~ 中國人自古敬 神(上) ~
前兩天與一位已退休的教授交通,皆感嘆目前「更改歷史」的教育,心中憂傷,就像聖經所說:『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甚麼呢?』(詩篇十一篇3節)
許多人存有錯誤的想法,以為基督的信仰,只不過是西方世界宗教的侵入,認為我國有自己傳統的信仰,不需要這一套理論。但實際情形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基督的信仰並不是所稱的「基督教」這個人創的宗教,而是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是生命的信仰。
世界四大古文明都可追溯到同一個源頭——上帝。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實際上與基督信仰有許多相通之處;而中國民間宗教所拜的神,不過是人手所造的偶像,唯有基督信仰是真理。研究中國古文化多年的天主教宣教士利瑪竇,也曾驚訝地發現,聖經中的上帝與中國古書中的「上帝」幾乎一致。
「上帝」又被中國祖先稱為「皇天上帝」、「上天」,俗稱為「老天爺」,被認為是天地萬物的主宰與創造者,是道德的根源,絕對的正直、公義,並且會審判罪惡。
中國最早的古籍《尚書》與《詩經》中記載,中國人來自上帝。而1968年遺傳學家發現,全人類來自同一個祖先;1999年的基因研究亦證實,中國人不是北京人的進化產物,而是人類單一起源的後裔。
聖經記載: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世記2章7、18、21-23節)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創世記3章20節)
「亞當」和「夏娃」的希伯來原文分別為「Adam」與「Howwah」,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流傳為「阿耽」和「好娃」;而中國古籍也有類似的記載。
根據中國古經記載,黃帝是少典之後,而少典是「安登」與「女媧」之後,「安登」與「女媧」據說為上帝所創造。註:少典即為挪亞的大兒子「閃」。
二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天問》中也問到:「是誰叫安登做了統領大帝?女媧的身體是怎麼造出來的?」這些都間接印證中國文化早有對創世與上帝的概念。
在猶太人曾移居的河南開封,現存「一賜樂業」碑(即「以色列教碑」),上頭刻有「阿耽」與「女媧」的名字,並註明「阿耽」即為「盤古」,是「阿無羅漢」(亞伯拉罕)之祖先。
此外,《創世記》前11章所記載的人類共同歷史,在中國古經中幾乎皆有對應的痕跡與記錄。
中國古代對上帝的敬畏
根據《尚書》與《史記》記載,堯帝有通神的智慧與仁愛,凡事敬畏上帝。當選擇接班人時,他因兒子「表面恭敬,心裡欺騙上帝」而選擇舜。堯將王位交給舜前,先讓舜向列祖祭祀並代行天子之職,觀察是否蒙上天悅納。
舜敬畏上帝,繼位後常獻祭給上天,並禪讓給禹,形成歷史上著名的「禪讓制度」。
堯享年110歲,與聖經記載的亞伯拉罕(175歲)、以撒(180歲)、雅各(147歲)、約瑟(110歲)等人相近。
歷史時間線對照
- 大洪水(創世記7-9章)發生:約西元前2348年
- 舜任帝:約西元前2255年
- 大禹治水(夏朝建立):約西元前2205年
- 建造巴別塔:約西元前2247年
洪水之後的約:『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創世記9章11、13節)
中國古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補天,也象徵著一道彩虹,橫跨天際,與聖經記載不謀而合。
巴別塔事件:『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耶和華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記11章4-9節)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8月14日清晨
~ 中國人自古敬 神(下) ~
巴別事件的大分散,地質考古學稱為「地球板塊大漂移」。詩人屈原在《天問》中曾問道:「洪荒之後,大地為什麼分成了九州呢?」大概從那時起,虔誠的中國祖先便將所居之地稱為「神州」。而在這個歷史階段,漢字、埃及文字及閃族語言等最古老的語言文字也開始萌芽。
自夏朝(西元前2205年)到清末(西元1911年),中國皇帝每年皆會舉行隆重的「祭天」大典,內容包含:
- 獻祭:以牛為祭牲,獻給上天。
- 祈禱:向天祈求赦罪與賜福。
古籍記載敬神之禮:
(一)《尚書》:由孔子編纂,記載舜「肆類於上帝」,即向上帝獻祭;而孔子亦在《中庸》中提到:「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
(二)《大明會典》:明代所留許多祈禱文,如:
「于昔洪荒之初兮,混蒙,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其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禦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翻譯:「起初天地未創造前,到處混沌無明,沒有五行、太陽與月亮。世界靜默無聲無形,直到神皇(上帝)顯現,分濁清,立天地與人,使萬物生生不息。」此說與創世記第一章極為相似。
(三)《詩經‧小雅‧大雅‧周頌》: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佑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翻譯:「我獻上牛羊,祈求上天保佑,晝夜敬畏天威。」
(四)黃帝敬拜:黃帝為炎帝之後,我們為「炎黃子孫」。他征戰開疆不倦,曾東登泰山、西登雞頭山、南登熊山、北登釜山,清除山頂建祭壇,親自敬拜上帝,稱為「封禪」。
漢字見證信仰起源:
據傳黃帝時代的史官蒼頡,按象形、指事、會意造字。一個字即如一幅畫、一則寓言。許多與敬神有關的字都含有「示」字部,象徵祭壇:
- 禪:表示單獨尋求神,類似今日的靈修。
- 社:祭壇所在之地,是祭祖與敬神的場所。
- 禍福:象徵皆由上天而來。
- 祈禱:向神求福、求壽。
其他具神話背景的造字巧思:
- 婪:來自伊甸園故事,夏娃貪婪摘果。「婪」字由「二木」與「女」構成,形象描繪出「女人在兩棵樹下選擇果子」,極為傳神。
- 禁:源於上帝命令:「不可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故此果為「禁果」。(創世記2章16-17節)
- 船:出自挪亞方舟故事。八口人(挪亞夫婦與三子及媳)搭乘一艘大船逃離洪水,遂用「舟 + 八口」構成「船」字。
- 義:聖經中,耶穌為「神的羔羊」,除去人罪,使人稱義(約1:29;羅3:24)。中國「義」字,上為「羊」,下為「我」,象徵「我被羔羊覆蓋」,極為深奧且與基督救恩相符。
十字架的奧祕(藏頭詩)
功求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
慘慟八埃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
此詩以藏頭數字(十、百、四、三、二、五、六、八、九、七、一、萬)展現耶穌受難的過程,字字刻骨,動人心弦。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8月15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