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敬祖話感恩(一) ~
【前言】
今天(0404)是基督教今年的「復活節」,明天(0405)是中國民俗的「清明節」(民族掃墓節)。真善美協會有48位同工(詩班+行政+禱告…),今天下午南下,協助0405上午10時,假「屏東獅子鄉鯉龍山人文紀念館」辦理「2021年基督徒清明追思音樂會」。這實在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一方面看見鯉龍山人文紀念館的執行長曾詩音姊妹,重視基督徒「慎終追遠」這件事,再方面也顯明故人家屬「飲水思源」的見證。
【本論】
藉撰寫【心靈小品】,以「清明敬祖話感恩」為題,分享三個內容:
(一)「清明」與「復活」。
(二)「祭祖」與「敬祖」。
(三)「追遠」與「孝道」。
一、先談「清明」與「復活」
(一)清明──重在掃墓
清明節掃墓,一方面是祭祖(表達追思),另一方面是家人團聚。
過去有人以為基督教的「復活節」就是西方的清明節,這是因為「復活節」與「清明節」很靠近,才有此一說,其實意義完全不同。
不知道有哪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看重祖先的墳墓;中國歷史上,祖先墳墓如遭受破壞,往往就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線。像在戰國時代「田單復國」的故事中,「燕人」破壞「齊人」的祖墳,立刻激起齊人的敵愾同仇,一致化悲憤為力量,擊退燕軍,收復失土。史書中更不乏記載內戰中的勝利者,以毀壞對方祖墳作為對失敗者的懲罰方式。
「重視祖墳」的心理與「清明掃墓」的習俗,代表著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情操,自然具有崇高的意義。然而,人生的終點如果僅止於洞穴,子孫的追思如果僅止於掃墓,那實在是太短視了。如果說清明掃墓是為了表達慎終追遠之意,那麼能否使人在對於「終」有所「慎」,對「遠」有所「追」之外,進而想清楚、想明白「生死的問題」呢?
(二)復活──重在永恆
反之,我們有基督信仰的人(基督徒),除了清明節之外,還有個「復活的盼望(復活節)」;使我們對生死的問題,可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我們從耶穌的使徒「彼得」與「保羅」的身上,可看出他們對生死問題沒有一絲的無助與無奈。對他們而言,人生的苦難與死亡的來臨,是『不足為奇』(彼前四:12)、『不足為意』(羅八:18)、也是『不足為懼』(林後四:16)的。為何使這不敢在小使女面前承認主的「彼得」,後來變得敢在大祭司面前慷慨陳辭?為何使那熱心迫害基督徒的「掃羅」,後來搖身一變竟成了為基督大發熱心而飽受逼迫的保羅?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世人「死了」、「埋了」的這位 神的兒子「耶穌已經復活了」,祂那復活的大能徹底的改變他們、改變了所有信耶穌的人的生命。
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 神的兒子』(羅一: 4)耶穌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25)祂的復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徒二:24),勝過了死亡的權勢(林前十五:55),拯救了一生怕死的人(來二:15)。因此對基督徒而言:「"墳墓"不是我們的歸宿,乃是通過墳墓等候復活;"死亡"也不是人生的結局(終站),而是藉著死亡進入永遠。」
對基督徒來說,死亡是通往榮耀的門戶,誠如帖前四:13-16節所帶給我們的盼望。但願有更多的國人,不只每年過清明節,只重掃墓而已,更要藉著我們所信的救主耶穌已經復活的事實,我們能一起大聲高唱歡樂與確信的「因祂活著」的這首詩歌。
巴不得我們能看到基督的復活,較清明節更具紀念的意義。(待續)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4月 4日清晨
~ 清明敬祖話感恩(二) ~
基督教常被台灣一些民眾誣謗為「教人不孝的宗教」,這是極大的誤會。聖經無論在舊約或新約都明明的教訓作兒女的,要『孝敬父母』,事實上,基督徒兒女確實是比一般世人對父母親更重孝行。你看,國際的「母親節」或「父親節」,都是由基督徒發起,先在教會推行,然後才遍及全國、全世界,試想:基督徒如果沒有「孝敬父母」的心,會推行這種「孝道」的運動嗎?
基督徒所以會被誤會是不孝的兒女,問題是出在「祭拜祖宗」的方式上,因為那些人誤解基督徒說「死後無人哭」、「死了無人孝」。或有人會以為這麼簡單的「祭拜(祖)」,基督徒為甚麼不肯合作呢?當然這絕不是吝嗇或不配合的問題,乃是為著真理(實)的緣故。
(一)論「祭祖」的疑問:
基督徒之所以不祭拜的理由:
1、成鬼的迷惘:
到底人死後,往哪裡去?莫衷一是,說不明白!舉例:
- 既說是往「西天」樂土?怎又到「陰間」受苦?還要「輪迴」到人、畜、鬼三界?
- 在陰間鬼魂只能一年一次開鬼門的時候才出來大吃大喝?
- 若祭拜有效,為何不天天三餐都祭拜?超過五代以上的那些列代祖宗不必祭拜了嗎?
2、虛假的成份:
你能確信所祭拜的祭物,祖先都能享用得到麼?
- 大部份的祭物,無論雞鴨、豬頭、罐頭,還是拿回去自己享受,不是嗎?
- 有些作兒女的,平時根本都不關心父母,也沒有盡孝,只有在父母離世時,才大行鋪張,有甚麼用呢?
3、浪費的陋俗:
「慎終追遠」是很好的「孝道精神」,為亡親厚葬也是無可厚非。但是浪費鋪張是不必要的,常因此中了神棍與奸商的敲詐,他們所無理要求的,通常家屬都不敢說一句「不」字,任由他們宰割。例如:一口棺木,最多一、二萬元就可,但那些人知道家屬不敢拒絕,可能就抬價好幾倍以上。他們還會假借「托夢」、「顯靈」繼續敲詐。
●為何不用這些錢,作一些更有益於人的事呢?
4、迷信的愚蠢:
他們認為人死了就成佛成神,可以接受膜拜,也可以庇佑人。
●一般世人的「祭祖」具有兩面功績──
- 死人可以因活人作功德,在陰間享福;
- 活人也可以因作功德,得到死人庇佑。
●基督徒則相信唯有上帝是天地間唯一、獨一的主宰,是又真又活的真 神,毫無妥協的餘地,這是信仰的純潔與忠誠。
(二)論「敬祖」的實際:
基督徒肯定「慎終追遠」的思想,但須合乎真道。
★『祭祖』是將死人當神拜,但『敬祖』則是知道人還是人,死人絕不會(能)變為神,但要尊敬他。
因此,一旦先人離世時,可以:
1、舉行「入殮聚會」:
由牧師主持、家人及弟兄姊妹參加,用詩歌及 神的話安慰遺族。
2、舉行「安息聚會」:
故人未入土前的聚會宜稱「安息聚會」(一般宗教稱「告别式」),莊嚴隆重。
重在信息、獻(慰)詩、懷念生平、激勵遺族…。
3、舉行「安葬(厝)聚會」:
選定優美墓園(位)、聖徒聚集、共頌慰歌。
4、舉行「追思聚會」:
安息者入土一段時間後(或一週、一月、一年…等),可舉行追思聚會。
可製作『家庭族譜』以記念祖先,此即古人所說:「敬天法祖」也!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4月 5日清晨
~ 清明敬祖話感恩(三) ~
三、後談「追遠」與「孝道」
(一)真正的追遠──
當我們看重祖先,懂得飲水思源時,就絕不能忘紀「生命的源頭」 ──真 神上帝,這才是真正的「追遠」。
使徒保羅曾向雅典人介紹他們所敬拜的『未識之神』(徒十七:24-29),就是他們不知道生命的源頭為何,按保羅的說法就是:
-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 神。
- 祂既是天地的主──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不用人手服事、不缺少甚麼。
- 祂從一本(一個血脈)造出萬族的人(『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 祂離我們各人不遠〈使我們可以尋求祂、可以揣摩而得。〉
- 祂是生命的主宰(『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
- 祂是我們的天父〈我們就是從 神所生的〉。
- 祂是審判的主(『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 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二)真實的孝道──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 1- 2
我們若真了解「復活」的盼望,也明白「敬祖」的真義,我們就不應該只重視外在的「掃墓」、或只有一些祭拜的動作,我們乃應該:
1、以孝為先──不忘本
基督徒非常重視中國倫理「以孝為先」的教訓,我們不可忘本,要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保羅就曾說:『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 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五: 4
事實上,基督信仰的倫理觀也是以孝為先,十誡中論到「人」方面的誡命,第一條就是講到孝順父母: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二十:12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六: 1- 2
請注意!這是命令!是 神的命令!是第一條 神的命令!是第一條帶著 神應許的命令!「命令」是強制性的,『要孝順父母』是沒得商量的──『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在「孝敬父母」這件事上, 神乃用強制性的命令要我們孝順父母,也用鼓勵性的應許要我們孝敬父母。
當我們在清明節舉行追思聚會時,當特別看重一件事,就是要對還在世的父母、祖父母恪盡孝道,閩南流行一句話:「生前一粒豆,勝於死後拜豬頭。」意思是說對於在世的父母、祖父母,平時若能以一粒豆來孝敬他,這遠比他死後你孝敬他一個豬頭還要有價值。反之,若你不能在平時孝敬眼前的父母,卻高喊慎終追遠,這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結論】
當我們說要「飲水思源」時,到底什麼是我們的『源』?是熱水瓶?水龍頭?不是!是樓上的水塔?或是自來水廠?水源地?…真正的根源乃是「神」。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 神。』──詩九十: 1- 2
基督徒要記念自己的祖先(來十三: 7),更當敬畏「萬靈之父」(來十二: 9-10)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4月 6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