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論談】思子亭上悔恨深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的雄才霸主,討匈奴,平南越,征西域,成就多少霸業。但是,這個精明幹練的明君,卻在晚年一手導演了一件令他後悔莫及的家庭悲劇,也就是著名的「巫蠱之禍」。
武帝篤信幽冥,有神必祭,大禮盛點,幾無虛歲。當時,各方術士及諸神巫師均群聚於長安,無不以妖言惑眾、左道害人。而女巫們更來往於宮中,替皇妃們「消災度厄」。幾乎每一間屋舍都有人在祭祀木頭人,因之相互猜忌,幾無寧日。有一天,武帝在午睡中突然驚醒,謂睡夢中見有木頭人拿劍要刺他,身體大感不適。
佞臣江充素與太子劉據不合,惟恐武帝崩逝後,一定遭太子尋仇報復。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栽贓太子。他向武帝表示太子宮中有蠱氣,這是太子在宮裡埋木人祭祀,咒詛武帝早死。
太子遭此不白之冤,迫不得已只好起兵進宮,諸殺江充。不想武帝不察,聽信纔言,派兵圍殺太子。結果太子兵敗自殺,皇孫二人慘死,連衛皇后及兩個公主也被一併賜死。最後只剩下仍在襁褓中的皇曾孫幸免於難,被好心宮人救出,養於民間二十餘載,也就是後來的宣帝劉病已。
雖然後來武帝終於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在痛定思痛之餘,特地建了一座「思子亭」,藉以表達自己的無限悔恨。只可惜,逝者已矣,悔恨也無濟於事了。
【回應】
『你們中間誰是敬畏耶和華、聽從他僕人之話的﹖這人行在暗中,沒有亮光。當倚靠耶和華的名,仗賴自己的 神。』──以賽亞書五十章10節
當我發現自己陷進黑暗中時,有一個極大的危險,就是『下手點火』(以賽亞書五十章11節),用個人的一絲絲微焰來圍繞自己,盼望藉此而照亮前面的路。諸如:「我已經禱告過了」、「我已經把事情再三考慮過了」、「我已經綜合觀察過了」、「我覺得很有把握」、……沒問題……、「我的判斷是……。」這類的思想和感覺,並非光的源頭,它們不過是我們自己所點的火把而已。就像漢武帝自己點了一把燒燬家庭的火,但當他陷在其中時,他又豈能自知或自覺?再說,當一個人把這些思想和感覺投進 神的光中,我們就會發現它們既缺乏深度、廣度,也不夠明亮。如此行的人末了定是『躺在悲慘之中』(以賽亞書五十章11節)。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所期待的本就是混亂,那麼我們就儘管仰賴這些權宜之計(或說「自己點的火把」)。但請記得,人的光並不能解決問題,不能驅散黑暗,永不能趕逐魔鬼。光唯一的來源是 神,『祂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所以讓我們仰望祂罷!即使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全然黑暗,但只要在祂裡面永遠都是光明的。
默想:
容忍罪的終局,正如水滴滴在鐵片上,很快生銹失去光澤;而『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篇三十六章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