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手冊第八十一期【牧人心語】門把在內的啟示

Home /靈修講義 /福音故事 /福音手冊第八十一期【牧人心語】門把在內的啟示


【牧人心語】門把在內的啟示!

英國名畫家霍夫曼.韓特(William Hoffman Hunt)有一天畫了一幅畫,畫的主題是「耶穌站在人的心門外叩門」,畫面上看到的是:黑夜裡,耶穌頭戴荊棘冠冕手提油燈,輕輕地叩著閉鎖的柴門。

韓特先生請一位畫家朋友來指點,看看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朋友端詳片刻,說:「整幅畫都畫得不錯,只是有個地方疏忽了。」

「什麼地方呀?」

「門把呀!通常門上都要有門把,你忘了畫門把了!」

「哦!原來是這個問題,」韓特說:「不錯,平常的門都要有門把,但這是一扇心門,門把不在外面,而是在裡邊。除非他自己願意從裡面打開,否則沒有人能從外面硬闖進去。」

【回應】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三章20節

當我們把自己禁錮在孤獨、黑暗中時,何不打開自己的心門,接受陽光的照拂?

從耶穌說『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這句話中,表明會聽見祂聲音給祂開門的人不多。其所以不快給祂開門,大概有兩個緣故:一是打盹睡著了,一是因裡面充滿了各樣的不義,例如自私、自愛、貪愛世界等等,以致沒有空處可接待耶穌。

一個基督徒並不是樂意把 神丟開,乃是在不知不覺中,一大意,舊性情便復發,老我起來掌權,自己便軟弱了。當你覺得沒有力量,與 神交通有攔阻,那就是把耶穌關在門外的時候。如果自己有感覺,那是得救的憑據,只有真正得救的人才會有感覺。如果有這種感覺,主雖然離了你,那還不要緊,你好好的聽,聽主叩門的聲音。試想,我們的朋友要來我們家裡,他定要按電鈴或敲門,神也是如此。因為祂不是貿然定人的罪,祂總是先給人以警告,如果經過警告之後,一而再的仍不悔改, 神才會撇棄你。若不然, 神定會給以悔改的機會。

主叩門不是用手來打你我的心,祂叩門,第一是在我們禱告的時候使人覺得扎心、流出眼淚來,知道自己錯了,以致得罪耶穌;第二是在我們聽道的時候叫人覺得扎心、接受警戒;第三是在讀經的時候叫人受感動這就是 神在叩門。

『一同坐席』──就是共享屬靈的豐富。弟兄姊妹!記得路加福音十五章主耶穌所說浪子的比喻麼?小兒子回來,父親不是責打怒罵,乃是抱住頸項親嘴,乃是宰了肥牛犢和他一同坐席。讚美主,這是父親的愛。

耶穌叩門,若不開門接待耶穌,就是甚麼都沒有,因為一切的福分都是耶穌經手。我們若能打開心門,離開罪污,給耶穌預備寶座,請祂進來,我們就有福了!屬靈的、物質的、今生的、來世的,各種福氣全都有了!

舊約雅歌二章13節,說到良人對童女的盼望:『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是說無花果樹,每逢冬天一過就結果子,但仍未成熟所以不能喫;『葡萄開花放香』,是說葡萄樹一到花落,就結出葡萄來,但也未成熟所以不好喫。假如沒有阻礙與毀壞它們的東西,不久之後就一定會有成熟的果子給主人享用。這是說到『童女』(聖徒),現今的靈程達到像『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和『葡萄樹開花放香』的情形;但是有阻擋的東西令她不能成熟。這攔阻的東西是甚麼呢?就是她的「自己」(老舊人、老肉體、老我)。所以一個基督徒若想要結果子,必須脫離「老舊人」的阻擋和破壞,方能達到主救我們的目的;要過著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不再為自己活(加拉太書二章20節,哥林多後書五章14~15節)。況且,我們必須要脫離「老我」,方能有主豐富的生命,及屬靈的生活來榮耀基督,也能與祂同享榮耀(馬太福音十六章24~25節,羅馬書六章22節,又七章4節)。

弟兄姊妹!你聽見祂的聲音麼?『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示錄三章19節),許多人仍然在那裡,說他的夢話,過他的太平日子,並沒有聽見主叩門的聲音,不是主沒有叩門,是因他沒有聽見,不是主的聲音小,乃是他的聲音大──自大自誇聲、滿足歡樂聲、大家說笑聲、吃喝喧鬧聲、自言自語聲、朋友應酬聲,聲聲不息,毫無安靜,試問:在此種光景下,救主慈聲,何能聽聞?

默想:

屬靈的追求不是外面模仿,乃是裡面生命;不是自己努力,乃是基督掌權;不是掙扎,乃是安息;不是勞苦,乃是甜蜜;不是作工,乃是享受;不是我與祂一同坐席,乃是『我與祂、祂與我一同坐席』;不是獨自,乃是雙方;不是勉強,乃是融洽,沒有懼怕、沒有假冒、沒有不足、沒有缺欠,乃是「與主同行」!

真善美協會

連絡電話:04 2202 2002(點擊撥打)

服務時間:09:00 - 17:00

地址: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點擊前往)

 | 
25

我要留言


*為必填項目

* 姓名

 


* 信箱

* 留言內容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本網頁已經閒置超過3分鐘囉。

您可以選擇【右上角關閉】或點擊任一反灰處,即可回到原網頁

線上奉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