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事奉的委身
文/李敏椿牧師
經文: 撒母耳記上七章 2-17節
※ ※ ※ ※
【前言】
協會成立已進入第13年,從開始到如今都在一起配搭的同工並不多,但自從加入還能持續一起服事的還不少,我稱這是「委身的事奉」。
撒母耳記上七章 2-17節就是記載著撒母耳一生在以色列人中間「委身的事奉」。我們可以分:(1)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2)撒母耳委身事奉的意義;(3)撒母耳委身事奉的結果這三方面來思想。
首先我們來思想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
一、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
撒上七: 2說『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約櫃在撒母耳年幼的時候是放在「示羅」(撒上四: 4),為什麼卻放到「基列耶琳」呢?從撒上四:17來看,那是因為在以利老年時,以色列人抬著約櫃出去和非利士人打仗,結果以色列人大敗,甚至連約櫃也被非利士人擄走。
非利士擄走約櫃,誤以為他們所拜的大袞比耶和華大,將耶和華的約櫃放在大袞廟中,遭耶和華刑罰,以至大袞仆倒在約櫃前,斷成三截,而非利士人也患痔瘡,不得不將約櫃送回以色列。那時基列耶琳人就將約櫃接上去,放在亞比拿達家中。約櫃就這樣在基列耶琳存放了許久。
從這段背景,我們可以看出撒母耳委身事奉的時代,是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打敗的時代,為什麼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打敗呢?原因有二:
(一)信仰敗壞──
誰抬著櫃去和非利士人打仗呢?撒上四: 4指出是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這二個孩子的信仰如何呢?撒上二:12-17說,他們擔任祭司,卻不認識耶和華;而不認識耶和華的證據就是搶走百姓要獻給耶和華的祭物。
如果事奉耶和華的人不認識耶和華,那麼一般的百姓,信仰一定更敗壞,撒上七: 4提到以色列人除掉諸巴力和亞斯他錄,可以看出從以利末年直到這時候,以色列人都拜巴力和亞斯他錄。因此,撒母耳是在一個信仰敗壞的背景下委身來事奉耶和華。
(二)道德敗壞──
信仰敗壞了,道德必然也會敗壞。以以利的兩個兒子為例,撒上二:22提到這兩個祭司和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祭司道德如此,百姓道德也必跟隨敗壞。所以撒母耳不只在一個信仰敗壞的背景下委身事奉,也在一個道德敗壞的背景下委身事奉耶和華。
(三)小結──
國家敗壞 信仰敗壞、道德敗壞,必導至整個國家的敗壞。國家的敗壞,在撒上四: 2、10,二次以敗在非利士人面前來說明;在七: 7我們也看到以色列人聽見非利士來攻擊,就『心生恐懼』。由七:14來看,顯然以色列人有不少的城邑被非利士人佔領,國家受敵人的攻擊、蹂躪,正是信仰敗壞、道德拜壞,導至國家敗壞的明證。撒母耳在國家看起來沒有什麼前途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來事奉耶和華。
二、撒母耳委身事奉的意義:
看完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接著來看撒母耳委身事奉的意義。第一,他的委身事奉是長時期把自己埋在以色列人中間的事奉;第二,他的委身事奉是一句話也不落空這種高品質的事奉。
(一)長時期的事奉──
撒上七: 2『過了二十年』,表示撒母耳在以色列人中間至少事奉了二十年。其實,從第三章來看,撒母耳從童年時代,初次得到 神的啟示以後,他就委身在這些信仰、道德都敗壞的以色列人中間,忠心的服事他們。
(二)高品質的事奉──
撒母耳的事奉,不只是長時期,更是高品質的事奉。在撒上三:19-21,我們看到撒母耳是一位有耶和華同在的先知;他所說的話是一句也不落空的先知;他是一位經常有耶和華默示的先知;他又是一位將神的話傳遍以色列的先知。
三、撒母耳委身事奉的結果:
(一)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
(二)制伏了史上強敵非利士人──
(三)維持國家在安定中的進步──
【結論】
弟兄姊妹,今天台灣的處境與撒母耳時代的處境相類似,同樣是信仰敗壞、道德敗壞、社會國家敗壞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