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要真理】信仰耶穌基督的理由(續)

第二單元 世人都會犯罪

  耶穌看「壞的行為」是罪,祂看「惡的動機」也是罪,祂看「存著惡的動機去行善事」更是罪。這種罪觀,使我們不只對罪了解得更深遠更完整,也很難不同意耶穌對罪的觀點。

  接著我們要面對一個頗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有沒有人不會犯罪」?如果有人不會犯罪,那麼「世人都犯了罪」就有例外了。面對這樣的質疑,本課將從「試探與犯罪」加以分析。

  在新約雅各書一章14~15節,雅各記著這麼一段話: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牽引」本指著人拋下「餌」來吸引魚兒上鉤。魚見到「餌」心裡想吃「餌」,卻又怕上鉤,以致望著餌,游過來,游過去。這種望著「餌」愈游愈近「餌」的情形,就是「餌」發揮了牽引魚的作用。

  「誘惑」本指獵人把食物放在陷阱周圍來誘捕野獸,獸受「餌」吸引而越走越近「餌」的情形。

  撒但以「私慾」為「餌」,「牽引」、「誘惑」人心。至於「私慾」如何牽引誘惑人心,以致私慾懷胎,生出罪來,則可由夏娃受試探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創世紀三章 1~ 6節記著說:

  『蛇對女人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

  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喫,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曾說,你們不可喫,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喫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喫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

  根據以上的記載,本課將從下列二方面來說明一個人從受試探到犯罪的過程。第一,撒但挑動私慾牽引人的意念;第二,私慾懷胎而出生外在行為的罪。

  一、撒但挑動私慾誘惑人的意念   根據蛇(撒但)和女人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蛇對女人私慾的挑動以及受挑動的私慾牽引誘惑女人意念的過程可包括下列三個步驟:

(一)蛇(撒但)挑起人心對禁令的反抗──

  試探者的手法看似簡單,其實牠摸透人的心理。牠先用一個看似平常,其實,卻不容易直接回答的問題開始。蛇問:『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上帝當然不是這樣說,因此女人卻不能單用「不是」來回答蛇的問題,因為上帝曾說『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不可喫』;女人也不能單用「是」來回答,因為上帝說『除了園當中那棵樹的果子不可喫以外,園中各種樹上的的果子都可隨意喫』(創二16~17)。蛇的質疑就是要引誘女人說出她對上帝「禁止他們喫分別善惡樹上果子」的感觸,挑動她對「禁令」的不滿。

  我們讀到女人回答蛇的話裡加上『也不可摸』這四個字,顯然蛇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女人顯露了她反抗禁令的心理。這種對禁令的反抗是撒但試探人所要達到的第一個目標,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撒但到處都在挑動人心對禁令生出反抗的心理。比如:在禁止倒垃圾的牌子下總有一堆垃圾;在禁止停車的地方則停了一堆車子,這些都是撒但挑動人心反抗禁令常見的例子。

(二)撒但挑起人心對禁令結局的懷疑──

  撒但抓住女人「不滿的心理」,馬上挑唆她,說:『你們不一定死!』這句話加上上一句話『神豈是真說?』激起夏娃對神的懷疑和不信。「不一定啦!神,可能只是洞嚇我們而已。說不定,正如蛇所說的,我們吃了那禁果,還是活得好好的。」撒但在夏娃心裡又作了進一步的牽引誘惑。

(三)撒但挑起人心躍躍欲打破禁令的意念──

  撒但為了幫助夏娃擺脫對「吃了,究竟會不會死」尚存的疑慮,在說出:『你們不一定死!』之後,立刻轉去討論神禁止的「真正」原因:『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照撒但所編造的理由,神禁止他們喫「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是由於神的自私與嫉妒,是由於神不願意人像祂一樣眼睛明亮,能分別善惡。這理由使得人心在「不滿」與「懷疑」之下,減輕了「違背神命令而去吃禁果」內心的罪惡感。於是「躍躍欲試的念頭」愈來愈強烈,撒但到此,把「試試看,看看後果怎樣」的強烈意念挑起來了。

  挑起不滿,挑起懷疑,挑起躍躍欲試的意念,正是撒但挑動私慾牽引誘惑人心的過程。

  「不滿﹑懷疑﹑試試看」說出了「私慾」的本質:自我中心。「慾望」包括生理上的需要(比如飲食睡覺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比如審美﹑聆聽音樂)、和理性上的需要(比如求知明理),是人與生俱有的正常需要,人若只顧自己一時的享受,不顧別人的感受,也不顧及上帝的旨意,以不滿規矩的心理,存著「懷疑會有嚴重後果的態度」,抱著「管他的,試試看再說」的念頭,那麼「生理上的需要」就會放縱為「肉體的情慾」(比如以色情為藝術),而「理性的需要」也必淪為「今生的驕傲」(比如有些人擺架子、愛面子)。撒但挑起人心對「有些事不可作」感到不滿,挑起人心對「作了不可作的事,會有嚴重的後果」起了懷疑,挑起人心對「不可作的事」興起「不妨試試看」的強烈念頭,這就是撒但藉著私慾對人的心思意念所作的牽引誘惑,目的就是使人的心思意念在私慾強烈的牽引誘惑下,以不正當的方式來滿足一己一時強烈的需要,而成為罪惡的俘虜。

二、私慾懷胎而生出外在行為的罪

  人的私慾在撒但以上的牽引誘惑下慢慢會孕育成外在行為的罪。雅各稱之為『私慾懷胎,生出罪來。』容我們繼續引用夏娃犯罪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在創世記三章6節記著說: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喫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

  根據這節經文,底下將說明「私慾懷胎」和「生出罪來」的意義與過程。

(一)私慾懷胎──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

  這半節經文,說明了「私慾懷胎」的意義與過程。女人『見』那果子的『見』意思是「沈思」,這說明『私慾懷胎』是一種思想逐漸誤入歧途的過程。女人在「觀望﹑沈思」中,漸漸的她想到自己肉身的需要,她愈想愈覺得這果子可作她的食物:愈看愈想吃,「如果能夠吃吃看,不知道該多好,在沈思中她「肉體的情慾」大大被激動;不僅如此,她又覺得這果子悅人眼目,愈看愈好看,如果能摘下來,放在手中把玩,或放在桌上欣賞,那是多麼快樂的事啊﹗殊不知在這種念頭裡,她「眼目的情慾」大大被挑起;還有,她甚至認為這果子可以使人有智慧,吃了它,智慧就比別人高一等,這正是「今生驕傲」的彰顯。

  面對「不可以作的事」,撒但在人心裡挑起「不滿﹑懷疑﹑試試看」的意念,這樣的意念,一旦停留在目標(在這例子裡,那果子就是目標)上,愈觀望就愈想得到它,愈沈思「愈想得到它」的意念就愈強烈,於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這些「私慾」就愈發渴望得到滿足,這種滿足自我的意念,由弱到強,以至強烈到「非得到不可」,這種誤入歧途的過程,就是『私慾懷胎』。

(二)生出罪來──

  夏娃在『私慾懷胎』下有什麼舉動?創世記三章第六節下半節說:『就摘下果子來喫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這半節經文有三個連串的動作:『摘』、『喫』、『給』,這三個動作都違犯了上帝『你們不可吃』的誡命,是行為上具體的罪。夏娃這三個行動表明她在思想上的不滿﹑懷疑﹑反叛與自以為是,如今已付諸行動,生出一連串的罪來了。上帝說:『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夏娃卻摘下那果子來喫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喫了。這就是具體的犯罪行為了。

三﹑小結

  從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撒但、世界、肉體(私慾)這三者聯合起來,形成強而有力的試探。撒但藉著花花世界裡的事、物,挑動我們的慾望,而生出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開始時,是一個不好的思想,加上撒但的牽引誘惑,這不好的思想(自私的慾望)不只揮之不去,而且愈來愈強烈,這就是私慾懷胎,難保不像夏娃一樣,在強烈躍躍欲試的衝動下,生出罪來。

四﹑討論問題

(一)你有沒有「被試探以至於犯罪的經歷」?若有,那麼你的經歷和本課的 觀點有什麼相類似的地方?

(二)你讀完本單元,你認為這世界上有沒有人不可能被試探?甚至不會犯罪 呢?

(三)撒但在試探過程中,牠並沒有直接要人悖逆,牠也沒有懷疑神的主權,但祂更沒有認真面對神對犯罪者處以「死」的警告以及神有能力執行此警告的事實,你對撒但的詭計有什麼回應?

★ 若您對上帝的真愛、耶穌的救恩、聖靈的工作……等,如何的使我們(舊人、罪人)的生命能恢復成符合上帝心意中的生命的話,您可以來信報名參加本使命團精心設計的「真善美聖經函授課程第一冊~聖道入門(共二十四課)」課程,願上帝幫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