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存心史留名 謙讓存心史留名
  • 【心靈小品】

~ 謙讓存心史留名 ~

【故事】

    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在山東作官時,家人來信告知正為築牆之事欲與鄰居打官司。鄭板橋賦詩一首,託人帶回,詩曰:「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種大氣度感染了家人,讓出了三尺地面,也感染了鄰居,同時也讓出了三尺地面。

    這種彼此相讓的美德不但流傳後世,而那一條巷子也被稱為【六尺巷】。

【回應】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腓四: 5

    鄭板橋雖已作古,【六尺巷】的故事仍在流傳。人世間的大小事情,多以謙讓的態度去面對,則能得到化腐朽為神奇、化煩惱為喜樂的效果。

    謙讓的心是一種真正能感動人的美德,也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知足的心,所以他的生命是個見證基督豐滿、流露基督馨香的生命,總是會『看別人比自己強』的。

    『謙讓』指在不損公義的原則下,寬恕別人的錯誤,不求自己權利的滿足,故除了謙虛、忍讓之外,更含有另一種積極的涵意──能忍受低級卑賤的環境,或別人不恭敬的對待。謙讓不是示弱,更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相反的,我們應當為主而站穩真理的立場。

      神揀選的領袖人才,往往和人心目中的理想人選大相逕庭。甚至連先知撒母耳也深受掃羅王高大壯碩的體格所影響,在  神吩咐他去膏立繼承者時,他不假思索地就認定耶西的長子──身材高大的以利押,以為他最具王者之相。然而  神所揀選的卻是耶西最小的兒子大衛,大衛到底具備了什麼別人所缺乏的特質呢?最重要的是他擁有一顆倚靠  神的心。雖然這顆心並不完全,但所顯示出來的則是大衛的謙虛、溫柔和忍耐,他處處流露出肯謙卑學習的態度,也對人(掃羅王)一直的謙讓,乃因為他是一個敬畏  神的人!

    所以,雖然大衛曾犯過極嚴重的罪,但因著他能謙讓、謙卑、謙和的待人處世,他仍成為一個名垂青史、能叫後人景仰和效法的人。

【默想】

    『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這是屬靈領袖的特質!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02月21日清晨


© 2023真善美協會 404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 (04)2202-2002
版權所有,若非事先經權利人及本網站授權,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及編輯。如需聯結合作,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