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樣事不同結論 ~
【故事】
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擅長花鳥,尤其畫牡丹更是他的專長。
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的掛在客廳。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牡丹花沒有畫完,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若缺了一角,豈不是象徵「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就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氏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說:「牡丹代表富貴,所以缺了一點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俞氏的解釋,高高興興的捧著「富貴無邊」的牡丹畫回家。
【回應】
『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我心要想通達的道理。』──詩四十九: 3
同樣一件事情,但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問題是:你是要藉著這件事帶進 神的平安、喜樂中?或是陷入撒但的消極、悲觀裡?這完全得靠你自己的選擇,就像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畫,卻產生不同的結果一樣。
基督徒的說話比做事更為重要,做事還有緩衝,到結果尚有一段距離,但說話則不然,話一出口,一入人耳,直覺反應就出來了,無怪乎箴言要提醒: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
登山寶訓有【看果就識樹】的提醒,主說:『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太七:17、19
【果子】可以喻為【說話】,聽一個人說話,就知道他的生命光景,裡面所充滿的外面就說出來了,即便是看同樣一件事,因著生命不同、存心不同,說話的內容、口氣都可以不同;凡以得著基督生命為是、為寶貴的人,又豈會再給魔鬼留地步?
【默想】
願我們都是開口就說智慧話的人,叫聽見的人心覺甘甜、骨得醫治。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10月02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