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莫輕易猜疑人 ~
【故事】
有個老農夫,每日早出晚歸耕作。
有一天,他發現斧頭不見了,四處尋找、問人,都沒有結果。突然,他腦海中有個念頭閃過:「莫非是隔壁那小孩偷的?」
「看他獐頭鼠目,準不是個好東西。」他仔細觀察那小孩子的動作、神態、舉止、言談,愈看就愈像是個會偷東西的人,「好!我非找到證據不可」。
往後幾日,農夫對孩子的態度,常常是咄咄逼人,亳無善意。
半個月後,老農夫鬆土時,突然在草叢中找到了斧頭,他很自責的將它帶回家。此後再觀察那小孩:無論動作、神情、舉止、言談,竟沒有一處像是偷東西的…。
他自責地說:「我怎麼這麼容易冤枉人呢?」
【回應】
『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約七:24
這故事讓我們體會出猜忌、臆測所產生的錯誤影響──使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力。
【不輕易猜疑人!】這是基督徒在人際關係中應遵行的原則。
耶穌曾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我們的心本該是不該給私心、偏見留餘地才是,然而我們總是犯一個毛病,就是看自己比別人強。
親愛的弟兄!你是不是喜歡當領袖?凡想當領袖的,就必須先學習不以領袖的姿態去管轄那些 神託付你來照顧的人。你是不是老是覺得別人跟不上你(高高在上)?是不是有時又會覺得別人總是跑到你前面去了(忿忿不平)?其實你存著什麼樣的心,你就會覺得別人是個什麼樣的人,不是嗎?
我們不當為滿足自我而期望別人跟我一樣,不管我的信念多麼堅定,我們都必須學習不要高抬自己,或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保羅說的:『…不可過於聖經所記…』(林前四: 6中)。因為我們都容易犯錯,我們越自信,就越可能誤入岐途。危險的是,我們吸引的跟隨者越多,我們就越容易自信自滿,也越來越不能虛心的從別人那兒領受什麼助益了。
【默想】
我是這樣的人嗎?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02月08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