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要能以專一、誠實、殷勤、甘心的心態,運用恩賜來服事 神,他除了對神的慈悲要有深刻的體驗,他還必須不效法這個世界。何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呢?請看腓立比書二:3~4。腓立比教會是一所叫保羅深感安慰的教會,但人性的軟弱卻使這樣的教會仍然有效法這個世界的痕跡。這裡提到四種效法這個世界的現象:
(一)第一、結黨。
保羅在腓立比書四:2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勸她們同心,表示她們目前不同心。世俗的社會,分屬在不同的黨派,往往彼此造謠、抹黑、攻詰,撕裂合一。只要結黨,教會就分裂,怎能有活祭的事奉?
(二)第二、貪圖虛浮的榮耀。
『虛浮的榮耀』就是沒有實質價值的虛榮。保羅責備哥林多信徒是『鳴的鑼、響的鈸』,就是因為他們有人拿說方言來炫耀自己,這就是虛浮的榮耀。一旦貪圖虛浮的榮耀,就不可能有活祭的事奉。
(三)第三、有人看自己比別人強。
『看自己比別人強』就是以自己的優點來看別人的缺點。林前十二:21『頭對腳說,我用不著你。』就是看自己比別人強。一旦有人以自己的優點來看別人的缺點,難免就有人以自己的委屈來看別人的光彩而說出酸溜溜的話。林前十二:15就記載著『腳說,我不是手』,這種話滿了委屈,訴說自己不見得比別人弱。看自己比別人強的人難有活祭的事奉。
(四)第四、有人單顧自己的事,不顧別人的事。
在教會中常見的情形有三類:
- 1、只顧自己的事,不顧耶穌基督的事,因此把那一千兩銀子的恩賜埋在地裡。
- 2、只顧自己負責的事工,要求人力、財力的支援,卻不顧別人所負責事工的需要。
- 3、擔心自己在會友或同工心中的形像受損而容不下比他更有恩賜的同工。
以上這三種情形都成為活祭事奉的攔阻。
因此,若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來事奉 神,那就萬萬不可存著世俗的心態來事奉。
三、乃要心意更新變化
要能有活祭的事奉,這人的心意必須更新而變化。何謂『心意更新變化』呢?羅十二:2中告訴我們,更新變化的心意就是能夠在事奉中查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茲以「巴拿巴」為例來說明。
徒九:26~29提到保羅剛剛信主,由於他過去逼迫基督徒的紀錄,因此他想與門徒結交,但門徒卻怕他,不信他是信徒。當時唯有巴拿巴接待他,並領他去見使徒,極力推薦他,使他得與門徒出入來往,並有機會事奉。巴拿巴真是對被拒絕的掃羅伸出友誼的手。
當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要殺掃羅,使得掃羅不得不回故鄉大數。巴拿巴又從「耶路撒冷」到「大數」找到掃羅。將他帶到「安提阿」,使他足足有一年的時間擔任教導的事工(徒十一:25)。徒十三:2聖靈差派巴拿巴和掃羅一起出去海外佈道,看來巴拿巴是佈道隊的隊長,掃羅則是隊員。但佈道隊經過在「居比路」東邊大城「撒拉米」和西邊大城「帕弗」二地的事奉之後,徒十三:13對佈道隊成員的稱呼變成『保羅和他的同人』。掃羅成了佈道隊的隊長,巴拿巴則是隊員。但這樣的排名、稱呼,並沒有影響巴拿巴的心情。因為他繼續和保羅到「旁非利亞」的「別加」、彼西底的「安提阿」(徒十三:13~14)、「以哥念」(徒十三:51)、「路司得」(徒十四:8)、「特庇」(徒十四:20),然後回到母會「安提阿」,完成第一次海外的佈道事工。
為什麼巴拿巴在事奉上不計較名分,也不計較輩份?因為他與保羅在「居比路」同工的時候,就體驗到保羅在佈道、教導、行 神蹟的恩賜都比自己強,由保羅來當隊長,對此行佈道事工將產生更大的果效。為著事奉的果效和榮耀 神的名,巴拿巴不計較輩份與名分,也沒有想到他對保羅的引薦和提攜,反而高高興興與保羅同工。這正是巴拿巴『心意更新變化』,查驗出『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的結果。這樣的人,可以有活祭的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