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音筵席的比喻(一) ~
經文:路加福音十四章15-24節
【引言】
★『大筵席』是為 神國的設立而擺設。
1、路十四:15-20節:猶太人拒絕了 神的救恩,不來赴席。
2、路十四:21-22節: 神差兒子耶穌來到地上,猶太人中的罪人(以稅吏和娼妓為代表,亦即本處所說『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因著接受耶穌的緣故,他們來赴席,成了得救的人。
3、路十四:23-24節:外邦人是被勉強進來赴席的,反成了蒙恩得救的人。
★主耶穌講(路十四:15-24)是在(太二十二: 2-10)之前:
1、(路十四:15-24)是聖餐席上講的;(太二十二: 2-10)是在聖殿講的。
2、主在講(路十四:15-24)時,尚未與法利賽人決裂,但講(太二十二: 2-10)時,法利賽人仇恨耶穌已到極點。
3、(路十四:15-24)中之人推辭的理由比較簡單、緩和,但(太二十二: 2-10)人拒絕的態度十分惡劣,還殺害主的僕人。
~ 福音筵席的比喻 ~
(一)在 神國裡喫飯的有福──(15節)
●『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 神國裡喫飯的有福了!』(15節)
1、『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這話』是指主耶穌所說『義人復活的時候得著報答』的話(參14節)。
2、『在 神國裡喫飯』──指得著 神的『報答』,擺設筵席回請那請貧窮之類的人吃飯的(參13節)。
3、『有福了』──這是回應主耶穌所說的『就有福了』(13節)。
4、『在 神國裡喫飯』──意即有分於 神國度的獎賞,享受 神國裡面豐盛的筵席。
(二)耶穌用比喻講大筵席──(16節)
●『耶穌對他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
1、『有一人擺設大筵席』──『有一人』指父 神。
2、『大筵席』──指【 神救恩的筵席】,並不是指【基督的婚筵】(參太廿二: 2-14);救恩的筵席是在今天(今世)就要給人享受的,基督的婚筵則須等到將來(主再來時)才能享受。
3、『請了許多客』── 神在基督降世以前,就藉著先知向猶太人豫告祂的來臨,也就是豫先邀請了他們。
4、 神何等樂意讓世人享受祂所豫備的救恩(『擺設…筵席』)。信徒也應當體會 神的心腸,廣傳福音,好讓更多的人能領受救恩的喜樂。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6月20日清晨
~ 福音筵席的比喻(二) ~
經文:路加福音十四章15-24節
(三)猶太人如何拒絕救恩──(17-20節)
1、打發僕人去邀請:(17節)
●『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罷!樣樣都齊備了。』──
(1) 『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根據猶太人的習俗,主人先對客人發出邀請,客人接受之後,等筵席準備好了,主人再打發僕人作最後的邀請。
(2) 『到了坐席的時候』──
豫表主耶穌完成十架救贖的時候。
(3) 『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
這裡的『僕人』,是指新約時代中頭一批被 神差遣的僕人,也就是主的門徒和施洗約翰的門徒;他們被打發到猶太人中間,向他們宣講福音(參徒一: 8;二: 1、12)。
(4)『請來罷!樣樣都齊備了』──
豫表主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完成了贖罪大工,準備好了福音恩典的筵席,正等待人們來接納享受。『樣樣』包括 神在基督裡所豫備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參弗一: 3)。
(5)【本節提醒】
甲、『樣樣都齊備了』──表明 神那一面已經作祂所該作的,只等我們人這一面的反應; 神的救法是兩面的,缺一不可。
乙、 神『愛心』的手所備辦的,必須人伸出『信心』的手去接受(參約三:16);兩手相連,才能使救恩顯得完全。
丙、『樣樣都齊備了』──表示 神早已為我們作成了一切的工;基督徒生活的開端,不是來為 神作甚麼,乃是來享受 神為我們所作的(即:不是為主作工,乃是讓主作工的領受)。
2、一口同音的推辭:(18-20節)
(猶太人拒絕福音)
(1)理由(一):我買了一塊地(18節)
『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
甲、『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
沒有人會不先看過田就買下來的,所以這個理由說不過去。
乙、『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
豫表絕大多數的猶太人都拒絕接受主耶穌的救恩。在新約的時代, 神最初召請以色列人來赴席;可惜以色列人因為頑梗不化,就不肯接受恩典的選召。
丙、『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
表徵他把對物質的愛慕放在恩典的邀請之上。
丁、【本節提醒】
A有分於筵席與否,全在於被邀的人『肯不肯』來;求主給我們一顆『肯』的心,因為這是享受屬靈豐富的先決條件。
B屬地的物質和錢財(『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常成為人追求屬天事物的最大攔阻。
(2)理由(二):我買了五對牛(19節)
『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
甲、『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
其實沒有人會不先試用過牛就付錢的。
乙、『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
表徵他把工作、職業或生意,放在 神的呼召前面。
丙、【本節提醒】
信徒對屬世工作的狂熱,也往往甚於對屬靈事物的追求。
(3)理由(三):我才娶了妻子(20節)
『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甲、『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表徵家庭的纏累和親人的反對,常常阻礙人接受福音的邀請。
乙、肉體的滿足常與心靈的滿足相衝突;人若看重屬人的關係,也往往會相對地看輕屬 神的關係。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6月21日清晨
~ 福音筵席的比喻(三) ~
經文:路加福音十四章15-24節
3、貧殘瞎瘸者蒙恩:(21節)
(領來有需要的人)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1)『大街』──廣場,寬闊的街道;『小巷』──胡同、弄、小徑。
(2)『到城裡大街小巷』──即一般老百姓所居住之地。
(3)『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指那些自覺有需要的人:
甲、『貧窮的』──指覺得心靈虛空、不滿足的人。
乙、『殘廢的』──指覺得對行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人。
丙、『瞎眼的』──指覺得前途黑暗、不知何去何從的人。
丁、『瘸腿的』──指覺得無力行走在人生正途上的人。
(4)【本節提醒】
A那些為社會看不起的、正身陷在困境中的人,最容易接受福音。
B人若真的認識自己的缺欠,不再對屬地的事物心存盼望,才會轉眼注目 神所豫備的救主和救恩。
4、大街小巷的邀請:(22-23節)
(福音臨到外邦人)
●『僕人說:主阿,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23節)
(1) 在 神救贖的計劃中,為人保留了數不盡的空位,二千年來得救的人數雖有千千萬萬,但仍然『還有空座』。
(2) 基督徒應當體貼 神『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 9)的心,盡力傳福音,領人得救。
●『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24節)
(1)『勉強人進來』──『勉強』不是指強拖、強拉式的暴力征服,而是指「盡力說服」。
(2)『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路上和籬笆那裡』是指城外,豫表外邦人所住之地;由於猶太人拒絕 神的恩召, 神只好轉向外邦人(參徒十三:46;羅十一:11)。
(3)『坐滿我的屋子』──豫表填滿了在 神救贖的計劃中所豫定外邦人得救的數目(羅十一:25)。
(4)【本節提醒】
甲、我們這些外邦信徒,本來都是局外人,都是在『路上和籬笆那裡』,隨眾人往滅亡而去,然而竟蒙了恩典。
乙、我們原來都是 神眼中『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參21節),但如今竟得成為 神的賓客,這是何等的際遇!何等的高抬!
丙、『勉強人進來』──表示我們信徒的得救,並不是出於自己主動的追求,乃是出於 神恩典的『勉強』。
丁、『勉強人進來』──表示只要人願意進來,就可以享受救恩。
救恩不是出於行為,乃是本乎恩典(參弗二: 8- 9),因此 神對人先前不認識 神、不相信耶穌基督救恩的罪是既往不究的,不論我們已往的『善惡』,都可以蒙恩。
戊、本節也說出救恩的原則,完全越過人的光景──無論何人,都可以蒙恩──即使是罪人中的罪魁,也能蒙 神憐憫(參提前一:15-16)。
5、嘗福音筵席的判定:(25節)
『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1)『先前所請的人』──指那些推辭邀請的人(參17-18節)。
(2)『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不是指所有的猶太人都無分於新約的救恩,乃是警告那些冥頑不靈,若拒絕 神的邀請,將導致被 神棄絕的後果。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6月22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