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退修會晨更資料】
◎ 見賢思齊內自省 ◎
──內地會的戴德生
【前言】
戴德生(Hudon Taylor公元1832~1905年)
戴德生是「中國內地會」的創始人。他自1853年來華直至卒年,傾其畢生於中國福音事工。他對 神絕對的順服和信靠,給內地會的建樹和中國教會的產生,帶來 神豐富的祝福。
一、全然的委身
戴德生出生在英國約克郡。他尚在母腹時,父母已將小孩奉獻給主。做嬰孩時,父親就天天抱著他,跪著向 神禱告,小孩稍長,父母教他每日讀經禱告,德生學會每日早餐前與黃昏時,走入自己房間去單獨親近 神,發覺這是快樂的秘訣。戴德生自幼就常聽父親和愛主的朋友講論海外佈道,尤其是當時四萬萬人民的中國之需要,父親感嘆地說:「我們為甚麼不派傳道人到中國去?這麼多的民眾,精明強幹博學的民族該成為我注意的目標啊!」全家屢讀巴彼得的書《中國》。
戴德生12歲時,坐在父親膝前,聽見中國需要聖經,而且只有無名的宣教士,此事深深印在小德生的心裡,也就在彼時,他便立志:「我長大了一定要做宣教士,到中國去傳福音。」
12歲時,戴德生清楚得救。他渴慕追求主,要報答主的大恩。在一次禱告中,一種莊嚴深刻的感覺終於臨到,他知道他的奉獻已蒙悅納, 神的同在極其真切,他俯伏在地,心中充滿對 神無限的畏懼,又感到無限的喜樂。同年,他裡面清楚 神的呼召,忍痛捨棄愛情,堅決到中國去傳道。
1849年底,他清楚了解自己的心志。為了鍛煉自己,他放棄了柔軟的床,常到山間漫步;他努力讀書進修充實自己,並努力地去學習世上最難的語言之一─中文。
在19歲時,女朋友斐小姐不肯跟他去中國,要求他留在英國事奉。他為了 神,為了中國,放棄了年輕貌美的斐小姐,成為獻身中國的宣教士。
二、堅決的信靠
戴德生從不舉債。他深信用 神的方法做 神的工作,必定不缺 神的供應。1854年 3月7日,戴德生隻影形單踏足上海,開始了他一生的宣教事奉,一生憑信心的生活。他只有一個應許── 神的同在。
戴德生和馬利亞結婚前四周,囊空如洗。廚子要借錢給他們,二人卻推辭說:「我們的天父是不會忘記我們的。」結果 神在最後時刻供應他們所需。
三、焚燒的愛心
戴氏對 神的愛亦體現在他對中國失喪靈魂之愛上。他初來華時,常遭地痞流氓之欺凌,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別人都有枕頭的地方,但是戴德生遊行佈道,遭人歧視拒絕,甚至不得不夜宿街頭廟前。為要方便傳福音,他不願別人之誤會和輕視,毅然改著中裝染髮蓄長辮。
四、創立內地會
1858年,中國與英國簽定《天津條約》,准許外國人在中國內地旅行。1860年,戴氏積勞成疾,回國就醫。這段時期適逢英國教會大復興,戴德生基於這焚燒的愛,更不銷滅聖靈的感動,創辦了「中國內地會」,準備呼籲更多青年人獻身做宣教士。
五、為耶穌燒盡──如祭牲在壇上燒盡
戴德生在靈裡有特別的看見,他知道傳福音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團體、一個教會的事,乃是整個團隊的服事, 神就讓他有機會到世界各國為內地會的異象,傳遞負擔。由於戴德生在各國的演講,美國、德國、瑞典、挪威、瑞士、芬蘭、意大利等國均有宣教士響應及加入。
戴德生一生奉獻給中國,在世寄居73載。
他的遺囑說:「我若死在中國,必須與夫人合葬。」
【結論】
戴德生以他犧牲的愛,為「中國」這塊土地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對 神的信心和對中國教會的卓越貢獻,永垂教會史冊,為後代基督徒之表帥。他的一生證實了他的名言,「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其他為主燒盡的來華宣教士
(一)馬禮遜:是第一位來華的基督教宣教士,忠心事奉,葬在澳門。
(二)鮑曼:良友電台的同工,很出色的歌唱者,建立了福音電台。他說:「雖然我是美國人,但是我愛中國人和中國教會。」
(三)艾德理:20世紀30至40年代到中國宣教,興起中國學生工作,一生關心中國教會和中國信徒,臨終前仍不住為中國信徒提名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