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道教會不荒涼 ~
【故事】
有一天,二隻住在教堂裡面的蜘蛛碰面了,彼此分享近況。
甲蜘蛛說:「我住的地方是講桌,一個禮拜一次的牧師講道時間,是我最痛苦的時間,因為牧師聲音好大,使我不能專心睡覺;牧師的口沫橫飛,只差一點就把我淹死;而他的手腳飛舞,幾乎把我的網給拆了;而更叫我受不了的,就是他習慣性的突然間會拍桌子,險些把我打死。」
乙蜘蛛說:「那你實在應該搬來和我同住,我住的地方絕對安全。」
甲蜘蛛說:「你住在哪裡?」
乙蜘蛛說:「我住在奉獻箱裡。」
【回應】
這雖只是一則寓言故事,它的啟示卻十分深遠,例如:
(一)如果教會一個禮拜只有一次聚會,顯然教會只是個宗教的外衣。
(二)如果牧師一個禮拜只站一個講台,顯然牧師只是個宗教的點綴。
(三)教會是否能真在質與量上都增長,奉獻的結果是個重要的證明。
(四)如果教會聽道人多而行道人不多,顯然教會就是活著的死教會。
(五)教會只要常聚會(聽道)樂奉獻(行道),就不會出現蜘蛛結網的情形。
我們看看當年的哈該先知,他如何的對歸回的百姓呼喊,他說:
『這殿…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麼?』──該一: 4
一個教會要成為在質與量上都增長的教會,必須人人都樂意在奉獻這件事上討 神的喜悅,弟兄姊妹不只能聽道(知道要奉獻),更是能行道(實際來奉獻)。當年摩西建造會幕、大衛建造聖殿,聖經明明記載,領袖都是呼籲要【奉獻】,而我們也看見大家都樂意奉獻,所以當會幕立起或聖殿獻殿時,都顯出充滿了 神的榮光,證明眾人的擺上是蒙 神的悅納!同樣的,當那位加利利的孩童,肯把五個餅、二條魚交在主的手中時,主就能使用它,就成為質(吃飽)與量(五千男子)增長的見證。
【默想】
耶穌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六:19-21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07月16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