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民恩蹤看靈程(四~一) ~
經文:出埃及記十七章 8-12節
【前言】
關於以色列選民出埃及的路程,我們已談了兩點:
(一)第一次我們談到的是【屬靈的經歷( 神的帶領)】─藉著「蘭塞」(表「決志」)→「比哈希錄」(表得救)、→「瑪拉」(表「試煉」)→「以琳」(表「得勝」)。
(二)第二次我們交通的是【屬靈的需要( 神的供應)】─藉著在「汛的曠野」 神日日賜下「嗎哪(屬靈的糧食)」、以及在「利非訂」 神使摩西擊打磐石,就有「泉水(屬靈的甘泉)」的滿足。
我們要繼續談選民恩蹤(靈程)中的第三個啟示:【 神的操練(一)「屬靈的爭戰」(在「利非訂」)】。
一、摩西勝亞瑪力人:
『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裡要拿著 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
以色列人在往迦南的旅程中,當他們受到了 神的供應,天天有嗎哪吃(【靈食】),又有從磐石所出的泉水喝(【靈水】),然而在他們吃喝後,卻接著就要開始面對仇敵的試探(攪擾)了,而所遭遇的第一個敵人就是「亞瑪力人」。我們由剛剛所讀的這段故事裡,可以看見幾件事情:
(一)誰發動戰爭?──( 8節)
1、是亞瑪力人主動來與以色列人爭戰的。
2、「亞瑪力人」是一個野蠻的民族,是從「以掃」的長子「以利法」與妾「亭納」所出(創三十六:12),其祖宗(以掃)不肖,為一碗紅豆湯而將長子的名分讓給其弟雅各, 神咒詛以掃而祝福雅各。所以以掃是屬肉體的,其後裔亦是屬肉體的──代表【肉體的情慾】。
(二)交戰的時間──( 8節)
1、『那時…』,是指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隨身攜帶的糧食告罄,正蒙 神恩待賜下靈糧(嗎哪)、以及靈泉(磐石出水)之時。可想這時的以色列人,正是肉體疲憊而正待恢復之際。就如經上所記:『趁你疲乏困倦擊殺你儘後邊軟弱的人』───申二十五:18
2、在這之前以色列人雖被敵人追擊過,但 神親自引導他們,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大獲全勝。並且他們出埃及時, 神沒有引導他們走較近的由地中海北上迦南的路,因為那是非利士人的境地, 神知道他們一遇到交戰就會害怕轉回埃及。而當他們吃主、喝主後, 神就要讓他們自己去應付來挑釁的敵人──亞瑪力人。
(三)交戰的方法──( 9-12節)
原來以色列民的行伍中,有許多的老人、婦女、孩子,也有從埃及人手中所取的金器、銀器、衣裳(出十二:35),雖有兵器(出十三: 13),卻是從未訓練過戰法。以這樣的隊伍,要與精悍出名、訓練有素、既好戰又善戰的亞瑪力人打戰,簡直是不可能的。然而 神透過摩西,按著 神的方法(各按其職、各守其位)來引導以色列人作戰:
1、選出能打仗的人:
摩西要「約書亞」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
2、自己作禱告的人:
摩西從出埃及以來,一直是走在百姓前頭的,如今他改變了位置,從前方調到後方──山上去。(『明天…,站在山頂上』)
3、興起願扶持的人:
摩西何時『舉手』(代表禱告),何時以色列人就得勝,但他必有軟弱,何時『垂手』,何時亞瑪力人就得勝。 神興起摩西的哥哥亞倫、姐夫戶珥搬了石頭來,讓摩西坐在上面,他倆『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就穩住了摩西,直到戰事的完全得勝。
4、交戰的結果:(13-16節)
(1)以色列人戰勝──
『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13節)
(2)以色列人築壇──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15節)
宣告 神是我的旌旗(義旗),因為旗在哪裡、指揮官就在哪裡,我們的爭戰,不是靠自己,乃是靠 神完全的引領。
(3)亞瑪力人失敗──(14、16節)
1、 神要將亞瑪力人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
2、 神定規以色列人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3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四~二) ~
經文:出埃及記十七章 8-12節
二、今天信徒的爭戰:
基督徒在決志、受浸,歸入了基督後,我們也吃主、喝主,正準備在基督裡靈命向前時,我們發現前頭就有仇敵攔阻去路,這時就引發了屬靈的爭戰。主耶穌也是如此,祂受浸後,聖靈就引祂到曠野,接受四十晝夜與魔鬼爭戰的生活;大衛在詩篇二十三篇的經歷亦然,他先在青草地、溪水旁,然後就要行過死蔭的幽谷,來到敵人的面前。
(一)爭戰的對象──
1、摩西時代第一個交戰的敵人「亞瑪力人」,既是重肉體而輕屬靈的以掃的後代,就代表今天基督徒爭戰的第一個敵人,便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的肉體,就像老約翰所說的,極容易體貼『世界的事』:
『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二:16
保羅就有這方面深刻的經驗,所以他說:
『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24
2、其實,我們得看清楚,在這背後乃是撒但在作祟,我們說得更具體一點,我們爭戰的對象,就是「撒但」。保羅說:
『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我們在未信主之前,屈服在撒但的權下,沒有掙扎的事。但是信了主以後,就完全不同了,一定會發生靈慾之間的爭戰。這是因為撒但不甘心基督徒得著 神兒子的名分(永生),牠既是這時空中(世界)的王,故在牠還掌權的時候,牠就要竭盡一切的手段,從 神的名下敵擋、攪擾、攻擊 神的兒子,目的就是要敗壞 神的工作,叫人進入永刑的裡面。
(二)爭戰的時間──
摩西在臨終時,告訴以色列人說:
『你要記念你們出埃及的時候,亞瑪力人在路上怎樣待你。…趁你疲乏困倦擊殺你儘後邊軟弱的人…』──申二十五:17-18
1、基督徒應先清楚撒但攻擊 神兒女手段,約略分為兩種:
(1)一是『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3-15
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專門偷進人家欺哄、牢籠無知的婦女(不熟聖經真理的基督徒)。
(2)一是『如同吼叫的獅子』──彼前五: 8
撒但乃聲勢浩大、遍地遊行,專門尋找可吞吃的人(靈裡不夠儆醒的基督徒)。
2、『趁你疲乏困倦擊殺你儘後邊軟弱的人…』──
撒但攻擊基督徒,通常都是在我們靈性軟弱(禱告無力、讀經無光、聚會無心、交通無靈(話)、服事無趣…)之際,也可以說就在我們的肉體興起之時,撒但就趁隙攻擊,而且是一波又一波的。
(三)爭戰的方法──
以色列人怎能勝過強敵亞瑪力人呢?最主要的關鍵是摩西在山上的『舉手』(禱告):
『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
明處的得勝是因為暗處的禱告,而禱告的中斷就是得勝的中斷。在本段中,我們要特別強調「三個手」: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4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四~三) ~
經文:1、出埃及記十七章 8-12節
2、以弗所書六章13-20節
(三)爭戰的方法──
1、舉手:
(1)『舉手』代表禱告、代求(參閱利九:22,詩二十八: 2,六十三: 4,提前二: 8)。結果,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他的代禱力量,完全支持了這場屬靈的勝負。
(2)當年的大衛面對非利士人歌利亞的爭戰時,他說:
『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十七:45-47
『祈求耶和華的,祂必聽你,在患難之日要祈求耶和華,祂要救你,你要榮耀祂』──
2、垂手:
(1)『垂手』代表軟弱,『摩西的手發沉』這就看見人的有限。摩西在信仰上、才能上,確是一位屬靈偉大的領袖,但是他的手『發沉』,何況我們呢?摩西一定希望他的手一直的舉著,但是無奈他的手發沉。一個傳道弟兄在服事工場上,眾人簡直就把他當 神了,似乎人人都期待他十項全能──要有講道的恩賜(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要有解經的亮光、要有領唱的本領、要有探訪的熱忱、要有挨罵的修養,不但待人要溫柔、行事也要有魄力,要成為一個佈道家、解經家、行政家、心靈協談家…。然而以摩西的屬靈、有能,尚且手會發沉,何況是今天的傳道人呢!
(2)這使我們一則不敢對自己掉以輕心,二則也能更用同情心來看我們周圍的人(包括教會的領導者、長執同工、以及眾弟兄姊妹等),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需要謹慎,免得跌倒。』
(3)主耶穌在臨上十字架前,勸勉門徒們說:
『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二十六:41
3、扶手:
(1)這是一幅多麼美的畫面!摩西是教會的領袖,亞倫是祭司(乃今日教會的聖職人員),戶珥是百姓的領袖。摩西的手發沉,帶下的虧損是整個以色列人。今日的教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教會的牧者,即便他有再大的能力、再多的恩賜,他也有手發沉的時候,這時候,他所需要的是亞倫、戶珥的『扶手』。但是遺憾的是,仇敵往往在教會所帶下的並不是扶手,而是「拆手」。
(2)『扶手』的意思,就是同心合意、一起合作。任何一個人都有軟弱的地方,只有合作才能成功。傳道書上記著說: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12
摩西、亞倫和戶珥、再加上約書亞這三股合成的繩子,就不容易折斷了。今天教會所最需要的是參與者的同心合意、同甘共苦,而非旁觀者的冷漠批評、置身事外。
(3)『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
亞倫與戶珥並沒有爭著右邊的大位,他們懂得扶持之道,就是要讓摩西專心的舉手祈禱,設若他們之中有一人不肯合作,只顧著爭大位,就將使摩西分心排解調和,摩西的手勢必就要下垂,以色列人就要打敗戰。同樣的,今天教會當有個看見,教會要往前去,是摩西地位的人、與扶持地位的人,都當站穩自己的地位,如果一位教會領導同工,儘在事務上忙著,教會怎能往前進入迦南?同樣的,如果類似亞倫、戶珥這班的同工,不能善盡扶持之責,摩西又怎能一直的維持舉手的光景呢!一旦摩西的手常常下垂,亞瑪力人就會追殺至山上,如果他們殺死了摩西,亞倫、戶珥又豈能逃脫得了?同樣的,今天仇敵攻擊牧人,羊群就將四散,教會就受虧損,這又有甚麼益處呢?
【結論】
在本段的得勝爭戰中, 神已應許摩西說:
『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出十七:14
這是預指著將來得勝的基督徒(約書亞所代表的),都要進天國,而進天國的條件,則是不能帶著肉身,因為『血肉之軀不能承受 神的國』,所以凡是亞瑪力人的名號(即肉體、情慾…等),都必須塗抹掉。
但是我們今天還在時空中,就免不了時常的要和許多的「新亞瑪力人」爭戰,因為 神說:
『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16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5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五) ~
經文:1、出埃及記十九章 1- 5節、二十章 1-17節
2、彼得前書二章 9節
【前言】
我們要繼續談選民恩蹤(靈程)中的第四個啟示:【 神的救恩】 ──屬靈的教導】(在「西乃山」)。
以色列人已經經過兩個曠野(書珥、汛),現在要來到第三個曠野。我們請看出十九: 1『…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的曠野』,他們是正月十四日離開埃及的,一個月後,糧食用罄, 神賜嗎哪。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離開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以色列百姓在西乃山停留了十個月左右才離開。在這裡有二件事是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
(一) 神傳「十誡」給摩西。
(二)並且還用四十晝夜的工夫,指示摩西怎樣造「會幕」。
我們先來看看 神降律法給他們時的光景:
一、到西乃山
以色列百姓在離開埃及的三個月裡,發生許多事情:先在曠野奔行,既過了紅海,歌頌讚美 神僅僅三天,到「瑪拉」就遇到了水苦不能喝,由埃及帶出來的糧食又吃完;解決了吃的問題,卻碰到沒有水,水的難處解決了,又面對亞瑪力人的爭戰…,我們真看見 神在這一路上都保護他們、帶領他們、供應他們。而我們也發現,他們所回應 神的就是「發怨言」,忘記 神的恩典!
從正月十四日起行到現在, 神都恩待他們,未與他們計較,沒有降災或刑罰他們,這是因為 神還沒有正式的給他們律例、典章,但是從現在起,就不再是如此了,他們來到西乃山──「 神的山」, 神要給他們律例、典章等誡命,以後他們就必須遵照而行,不得違逆,而 神也要依此實行賞罰。
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大致分為三類:
●十誡(出二十章),這是律法的主體,是 神規定他們如何的敬 神及待人(處事)。
●治國的條例,教導他們如何的治國強兵(出二十一章)。
●事 神的規例,使他們知道 神的尊嚴。
(一)【西乃山】是「 神的山」(【加略山】是「聖子的山」,【橄欖山】是「聖靈的山」)。所傳給人的是「律法」,所顯出來的是「威嚴」,凡到此山者,必覺得 神之聖潔,及自己的污穢,因為律法能使人知罪!
(二) 神未把律法(十誡)叫摩西傳給以色列民之前,祂叫摩西去問以色列人肯不肯作祂揀選的國民?請看出十九: 5- 6『…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可見 神實在恩待以色列百姓,在列國中揀選了他們,叫他們作祭司的國度,叫他們替 神傳話給在黑暗中的列國。不過 神從來不勉強人為祂做什麼,所以 神叫摩西去問百姓,看他們到底願不願意做 神所揀選的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以色列人怎麼回答的?請看出十九: 8『…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
這表示他們都情願。
(三)既然他們肯, 神就站在作王的地位上將律法傳給他們遵守。
二、與 神誓約
(一)『摩西到 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
這是 神要摩西把律法傳給選民並且使他們信靠。 神是一面救他們脫離埃及,一面要使他們成聖;以色列民被 神救出是要以他們來作芥菜種,目的是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得救,因此 神要他們自潔。
(二)摩西把話傳給百姓,我們看百姓是怎麼回答的?
『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出十九: 8
他們回答的有二個內容:
1、聽 神的話。
2、服從律法。
(三)他們這樣的回應以後, 神也賦予他們二個特權:(出十九: 9)
1、作 神的百姓。
2、祭司的國度。
(四)以色列民感激摩西傳給他們 神的律法,其實到這個時候, 神還沒有清楚的說明祂的律法所規定的是什麼?那要在出二十章以後才講的。可是他們竟如此的願意接受,這是我們今天所要效法、也是要受警戒的光景。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6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六~一) ~
經文:1、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四十章
2、希伯來書九章 1- 5節
【前言】
我們接著來看「建造會幕」這件事(要對照希伯來書九章 1- 5節),這是【 神的啟示】,是【屬靈的建造】。
先看來九: 2:
『因為有預備的帳幕,頭一層叫作聖所,裡面有燈臺、桌子,和陳設餅。』──
希伯來書九章 2- 5節詳細記述會幕的構造與陳設:
(一)第一層為【聖所】;裡面有:「燈臺」、「桌子」、「陳設餅」。
●請對照出二十五:31-40,三十七:10-16
(二)第二層為【至聖所】:裡面有:「金香爐」、「包金的約櫃」(櫃裡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
●請對照出三十: 6
★『約櫃』的構造記載在出二十五:10-16,三十七: 1- 6,申十:3。約櫃裡原來只有十誡的法版(申十: 1- 6,王上八: 9),上面有基路伯對著施恩座(出二十五:18-20,民七:89,王上八: 6- 8)。
(三)【預備的帳幕】──指已經製造好的帳幕(會幕、聖殿)。
(四)【頭一層叫作聖所】──就是與「至聖所」相連,有四層幕幔覆在上面的聖所。
★在此不提【院子】和院子內的聖物(【洗濯盆】和【銅祭壇】),只從聖所提起,大概因聖所內的聖物較院子的更為貴重,而且聖所只有祭司能進入,當然比院子更為 神聖而重要。
一、【外院】:
(一)【門】──預表主耶穌。
(二)【銅祭壇】──
1、即殺牲流血的地方──出二十七: 1- 8,來十三:10-13
2、有的祭牲殺了之後,祭司要奉上血,把血撒在會幕門口、壇的周圍,再把肉塊、脂油燒在壇上→燔祭。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故此祭壇又稱「燒祭壇」。
★預表:
主耶穌到世上來獻上祂的身體,成就 神的旨意;在十字架上為人受死,滿足 神的心,成為 神所悅納的馨香的火祭。
(三)【洗濯盆】──出三十:17-25
1、是用「銅」作的,「銅」表明經過「審判」。
2、祭司到洗濯盆那裡先須找出污穢,後藉水洗除污穢。此乃表明 神的話、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成就的事實──須聖潔才能見 神。
★預表:
受了水浸後,還須靠聖靈活出基督,成為聖潔始能見證──徒一: 5,約三: 5,帖後一:13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7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六~二) ~
經文:1、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四十章
2、希伯來書九章 1- 5節
二、【聖所】:
作者在此論「聖所」之物計有:
(一)【金燈台】──出二十五:31-39,二十六:35
1、是用一他連得精金製成的,位於聖所的南面,中間有一支主幹,兩邊各分出三枝子。燈台是聖所中唯一的光源,祭司要每天清理這燈,使它晝夜發光(利二十四: 1- 4)。
★燈台預表:
(1)基督福音的真道是世界的真光(約八:12,林後四: 4)。
(2)是教會工作的亮光(約十一: 9-10,弗五:13)。
(3)是人心中生命的光(約一: 4- 9,弗五: 8)。
(4)燈台也預表著教會(啟一:20-21)。
2、此金燈台為一塊精金鎚出來的,有枝子、有球,都相連在一塊。
★預表:
真基督徒要有 神的性情,且要完全連合為一體,在教會內作發光的燈台。
(二)【桌子和陳設餅】──出二十五:23-30
是用皂夾木包金製成,位於聖所北面與燈台相對,桌上經常擺陳設餅十二個,每七日要更換一次,換下來的餅,只有祭司能在聖所吃(利二十四: 5- 9)。
★桌子和陳設餅預表:
1、基督是我們生命的糧──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行程中,這餅桌隨著他們前進;同樣的,基督徒一生的路程,那作我們生命之糧的基督也隨伴我們,供應我們靈性的需要。
2、主的晚餐──因為是只有成為「祭司」的基督徒才可以享受的(林前十一:26-27)。
3、這餅桌與燈台相對,表示我們應當在祂的光中與祂相交,並彼此相交(約壹一: 3- 7)。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8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六~三) ~
經文:1、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四十章
2、希伯來書九章 1- 5節
三、【至聖所】:
『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有金香爐,有包金的約櫃,櫃裡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這幾件我現在不能一一細說。』( 3- 5節)
●【第二幔子】──指隔開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預表主的身體(太二十七:51);通往至聖所的路,就因祂的受死而開通了(來十:20)。
●【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顯示舊約聖所與至聖所之間乃一層又一層的相隔,在舊約的帳幕中,人與 神是無法交通的。
●作者在此論【至聖所】之物計有:
(一)【金香爐(壇)】──出三十: 1- 8
1、「金香爐」按摩西的條例是放在聖所裡,為供奉 神之處。希伯來書的作者卻說是放在至聖所裡,是否因為作者不是祭司而弄錯了?如果我們細查金香爐的用處,它代表「信徒的禱告」和「單純的敬拜」,那就應該是放在至聖所(參出三十: 6,四十: 5,利四: 7,十六:12-13,啟八: 3等)。
2、金香壇雖安置在幔子外,卻面對著幔內的施恩座,聖經又稱這壇為『耶和華面前的壇』(利十六:12),所以這壇雖是放在幔子外的聖所中,卻也算是屬於至聖所的物件(何況幔子已經裂開,究在何處並不明顯)。
★金香壇的預表:
基督是我們的中保,是天上的代求者,藉著祂代禱之功勞(香氣),使我們可以蒙悅納而站在 神面前。
(二)【包金的約櫃】──出二十五:10-16
1、「約櫃」是整個帳幕中最重要的聖物,也是安放在至聖所中唯一的聖物。
★約櫃的預表:
(1)整個約櫃預表基督,祂是 神的獨生子,是我們唯一的中保,是世人唯一的救主。
(2)約櫃也預表「完全的聖徒」──啟十一:19
2、約櫃中有三樣東西:(表屬靈人心中應有的光景)
(1)盛嗎哪的金罐──
以色列人出埃及時, 神吩咐摩西『要用金罐盛滿一俄梅珥的嗎哪,存在約櫃內,以為記念』(出十六:32-33),按一俄梅珥是一個人一天的糧食(出十六:16)。
★預表:
甲、基督是我們每日靈性的供應和滿足。
乙、即『隱藏的嗎哪』(啟二:17)→表『奧秘的真道』(提前三: 9)。
(2)亞倫發過芽的杖──
當時因為以色列人不服亞倫為大祭司,所以 神吩咐摩西為十二支派取杖放在約櫃前,次日摩西取出時,只有亞倫的杖不但發芽而且開花結了熟杏,證明他的職分確是 神設的(民十七: 1-10)。
★預表:
枯杖發芽、結果,是死而復活的表示。故亞倫發芽的杖即表耶穌從死裡復活,證明祂是 神所揀選作我們唯一合格的大祭司,我們當完全的信服祂。
(3)約版(法版)──出二十五:21
按這存在約櫃內的法版,乃是 神第二次重寫的,第一次的法版因以色列人犯罪,在摩西下山時已經摔碎(出三十二:19,三十四: 1、 4、29,申十: 1- 5)。
★預表:
法版存於約櫃內,表明基督心中常存 神的律法,祂為我們守了全律法,又滿足 神公義的要求。同時也告訴我們,人憑著自己無法遵守 神的律法,惟有倚賴那為我們成全了律法的基督,才能得 神的喜悅。
●注意!按王上八: 9,代下五:10所說,約櫃內除法版外,並無別物;惟此處卻說盛嗎哪的金罐、亞倫發過芽的杖、約版等都在櫃內,可能是以色列人在曠野起行時是存在櫃內。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19日清晨
~ 選民恩蹤看靈程(六~四) ~
經文:1、出埃及記二十五章-四十章
2、希伯來書九章 1- 5節
三、【至聖所】:
3、在約櫃上面的東西有以下兩種:
(1)【施恩座】──出二十五:17-20
甲、大祭司每年一次帶血進到施恩座前為百姓贖罪。
乙、『施恩』的原文為「遮罪」;『施恩座』就是一塊放在約櫃上的版。這座的尺寸長寬與約櫃一樣,蓋在約櫃上面,正好將約櫃遮密。
大祭司每年在「贖罪節」(七月初十)時,要帶血進入至聖所,彈血在施恩座上,為百姓贖罪。(出二十五:21,三十七: 6,利十六:14)。
★預表:
基督贖罪的血,完全遮蓋了 神公義之律法的控告,使靠著祂進到 神面前的人,都可以得著 神的恩典。
(2)【基路伯】──出二十五:22
用精金鎚成的,在施恩座上有二基路伯,高張翅膀,臉面朝向施恩座(出二十八:18-22,三十七: 7),即為本處所說『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之意。
☆甲、表明天使準備為蒙救贖的人效力,也表明他們始終留意及重視基督為人所成功的救恩(彼前一:12)。
乙、以金子鎚成→真基督徒必須從苦難中精煉出來(啟七:14)。
丙、兩個連接一塊,在施恩座的兩頭坐著(出二十五:19)→預表一體同心,永不離棄 神施恩的地方。
丁、高張翅膀、臉對臉、對著施恩座(出二十五:20)─→此乃起飛的姿勢,表完全的聖徒必飛返天家。
【結論】
【選民恩蹤看靈程】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提醒,願我們奔走天路,都能記取教訓,前車之鑑切莫覆蹈。更看見:
(一)「 神的帶領」──「屬靈的經歷」。
(二)「 神的供應」──「屬靈的需要」。
1、屬靈的糧食。
2、屬靈的甘泉。
(三)「 神的操練」──「屬靈的爭戰」。
(四)「 神的救恩」──「屬靈的教導」。
(五)「 神的啟示」──「屬靈的建造」。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1月20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