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一)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一)~
經文:啟示錄三章 1- 6節
●撒狄教會簡介~
1、名義及其背景:
【撒狄】的名義是【維新】或【逃出來的】之意。這個名意把撒狄教會的一部分情形表明了,他是一個經過改革,從那黑暗權勢之下逃出來的教會。茲將其背景略述如下:
(1) 地理環境:
【撒狄(今名「撒爾特」)】在特摩羅山下,帕多路河旁,其地卑溼,故城堡建在小山之上,為古代【呂底亞】王國的首府。其地適在「推雅推喇」與「非拉鐵非」之間,距推雅推喇約有45公里,距非拉鐵非則只有七里路──【推雅推喇教會】是黑暗的,【非拉鐵非教會】是光明蒙愛的,而【撒狄教會】似介乎二者之中,適與其地理環境相輝映,唯有資料顯示其以生活奢侈放縱聞名。這座城雖然設有堅固的堡壘,防阻外敵進襲,但因疏於防範,曾有二度為敵人攻佔。
(2) 歷史教訓:
在上古的時候,【呂底亞】是一個國,撒狄是他的京城。有一個有名的王,名叫【姚利斯】,他是呂底亞國最強盛的一個王。很有才幹,但是驕傲,自高自大,不儆醒防敵。他以為力量雄厚,城牆穩固,哪一個國家要來攻打他,等於以卵擊石,一定失敗。卻不知他的城牆毫不堅固,塌了也不修補,這是他自恃輕敵的緣故。結果敵人來了,就從那破口衝進去,他裡面一點也沒有準備,敵人來把他的財富盡行掠去,連他自己也被俘擄。從此這呂底亞國就被消滅了!撒狄教會也有類似的情形,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
(3) 教會革新:
【撒狄教會】所代表的時代,是教會黑暗時代的末葉。到這時,是黑暗到了極點,故稱為黑暗中的半夜。但在這最黑暗的時候,現出晨光, 神興起【馬丁路德】,來做改革教會的工作,所以又稱為【教會革新時代】。馬丁路德揭發因信稱義的真理,推翻那些異端邪說。因為在天主教掌權的時期,人多離開真理,信從異端,要靠行為得救,而不信人是因信稱義。他最有價值的工作,就是把聖經譯成德文,使平信徒皆有讀經的機會。撒但卻十分厲害,使人過於重視字句知識,而忽略了真理生命和聖靈,以及出於真實愛心的行為,以致成為毫無生命能力的死教會。
之前曾提過這七個教會,是代表教會歷史的七個時代,【推雅推喇】是論羅馬教皇掌權,教會的道德與行政,到了極黑暗的時代,雖然也有那般忠心的教會使者:持守主的真理,行善不稍懈怠,然而教會的大體,卻是敗壞了。【撒狄教會】是接著【推雅推喇教會】的,在那個時代中, 神興起了一些祂的僕人,竭力為真道爭辯,雖在教皇的淫威之下,還是作了美好的見證,至終在1514年以後,馬丁路德,在 神特別的看顧引導之下,把基督教從羅馬教中領導出,這既是一個神蹟,也是一個復興,更是耶和華 神的大作為,直到今日都值得我們紀念的。
因為從那時候起,聖經被釋放出來,人們可以自由直接的去誦讀 神的話,可以本著被聖靈感動的良心去事奉 神,可以直接坦然無懼的來到 神面前,與祂親近而不必再藉著神甫們來作中間人,罪過完全得著赦免了。但這純粹為愛護真理,向 神忠心的態度,維持的並不太久,以後即變成專與【天主教】對抗的一種勢力,甚至引起了戰爭,這與起初殉道的精神,相差不可以道里計,按外面說是屬靈的,按實際說卻變為屬肉體的了。
自從天主教直到如今,數百年來,【更正教】許多部分,總脫離不了這種有名無實的形態,按名是更正了,但許多天主教的遺傳,制度儀式,仍依然未改而流行,屬世的勢力金錢,在教會中掌權,雖未若教皇之威福,卻也有相當的地位,而敬虔真理的智識,聖靈生命的大能,終未能充分的表現,教會也沒有拆毀了當拆毀的,建立了當建立的,只是個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撒狄教會而已。
在這七個教會中,有兩個未受責備的(【士每拿】、【非拉鐵非】);也有兩個只受責備,而未曾得著稱讚的(【撒狄】、【老底家】)。依我們來想,【推雅推喇】是罪惡到了極點,耶洗別的組織,明目張膽的反對 神,【撒狄】是推雅推喇的復興者;卻不料它竟然失敗到令 神傷心,一無可取的地步!按外面說它樣樣都是更新的,但按實際來說卻是毫無生氣的。
2、所代表的教會:
撒狄教會:
(1) 「在時間裡」,是代表主後1500至1750年的教會。
(2) 「在空間裡」,是代表一切與撒狄教會情形相同的教會。
(3) 「在教會裡」,是代表一切與撒狄教會情形相同的信徒。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 2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二)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二)~
經文:啟示錄三章 1-6節
(一) 基督的心意──(1節上)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 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
1. 『有 神的七靈』
耶穌基督有【七靈】,乃表明祂有賜聖靈的權柄。所謂七靈,不是說有七位聖靈,乃指聖靈有完全的能力和恩賜。耶穌基督說祂有 神的靈,是出於祂的謙卑。不錯,聖靈是 神的靈,因此耶穌在世時常說:神的靈、父的靈……。
但在祂順服至死,死而復活之後,又如何呢?我們從祂預先告訴門徒的話可以知道。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六章7節說:
『我若不去,保惠師(聖靈)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祂來。』
耶穌因為順服父神,經過十字架的死之後,祂與父合而為一,父的靈就是祂的靈。聖經上說:神賜給耶穌的靈是無限量的。但等到祂死而復活之後,就不是父賜祂聖靈,乃是祂自己有聖靈可以賜給人。
因此歷史上對於賜聖靈的問題產生爭辯:有的說聖靈是從父來的,有的說是從子來的。其實應當平衡──耶穌在世時,聖靈是由父差來幫助祂;但耶穌升天之後,祂與父合一,父的靈也就是子的靈。
所以,自耶穌升天之後,聖靈既是父差來的,也是子差來的。
耶穌基督在此向撒狄教會顯明,祂有賜聖靈的權柄,目的是要他們回想起自己如何領受聖靈。祂要他們記得,是神幫助他們脫離黑暗權勢,既然已從黑暗出來,不再走異端道路,那麼就應當【追求聖靈充滿】。
你要按著真理去追求、禱告、仰望、等候,主就賜下聖靈。即便是這樣一個死的教會,這樣一位死的傳道人,依然可以經歷復興。
2. 『有 神的七星』
耶穌基督有【七星】,象徵所有教會的領袖都在祂的掌握之中。祂在這裡對撒狄教會說,祂是那有七星的,是在對撒狄教會的使者說:「你是在我手中的,逃不出去的。」
你要照我的旨意行事。聖經如何教訓你,你就如何行。我讓你追求什麼,你就追求什麼,不可偏廢。
你若照著自己的人意血氣去行、離開真理,那就是試圖逃離我的手。但你無法逃脫我的權柄!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4月3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三)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三)~
經文:啟示錄三章 1-6節
(二)教會的光景──(1節下)
『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1、撒狄教會,有一個極好的屬靈名稱...
它也曾有一度的好,忠心熱誠的討主喜悅,悔改當悔改的,追求當追求的,它不從耶洗別深奧之理,也不走巴蘭和尼哥拉一黨人的道路... 成為規則,工作只是應付,沒有一點聖靈的能力,外面倒還強作支持,裡面卻是空虛混沌,到了這個地步,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2、據查撒狄教會專講學習聖經知識...
循規蹈矩,幾天一個禱告,幾天一次禁食,他們研究聖經,為要得聖經的知識,但不注重生命和聖靈(約十:39)... 所信的成了一紙空文。他們明白真理是不錯,但沒有照著去行。因為行道的能力是由聖靈而來,他們不要聖靈,故沒有行道的能力。
3、就像【雅各】所說: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二:17
『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雅二:21
由此可見信心與行為是並行的... 故作新約執事治理教會的人,不但要有【真理的知識】,並且要有【聖靈的能力】。撒狄教會因為不要聖靈,只重聖經知識,所以成為一個沒有生命的死教會。
4、【活】:
(1)
這個字在屬靈事工上,是何等的美好!... 可以在凡事上見證我們裡面的主,確是一位又真又活的主、是活的靈、也是活的生命,這是基督徒生活的自然表現。
(2)
然而,這世界臥在那惡者的手下... 而基督徒在今日的世界中,乃是用基督的【活】來對付撒但的【死】,這是一場生死的爭戰。
(3)
一個基督徒正常的光景應當是活的... 無論是對 神、對人、對事、對物,都是從裡面生命中活出來的、是聖靈的、是能力的:
甲、言語中有鹽調和、是能叫聽見的人得益處的(西四:6)。
乙、行為上帶著基督的香氣,是能叫人死、也能叫人活的(林後二:16)。
丙、禱告有 神的同在、讀經有 神的啟示、服事有 神的能力…。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 4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四)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四)~
經文:啟示錄三章 1-6節
(三)基督的勸勉──(2-4節)
1、要儆醒堅固餘剩:(2節)
『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 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1) 『你要儆醒』──
甲、撒狄教會最大的危險,就是沉睡如死,故主對這教會的使者說:『你要儆醒』。這句話很要緊,人為甚麼會失敗呢?就是因打盹睡覺。一個基督徒不儆醒,心靈麻木了,這就是失敗的起頭。我們各人要查察,甚麼時候你覺得對任何事情,任何真理,都不受刺激感動,你要省察。
乙、撒狄教會為何會沉睡呢?是因為他們得著真理,就驕傲起來。人一驕傲,心靈就要麻木的,慢慢就沉睡了。這樣就要被 神丟棄,所以聖經說:『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無論明白多少,在 神和人的面前,總要謙卑,這就是保守在 神裡面的儆醒。
(2) 『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
主又勸勉撒狄教會的使者,要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意有二:
甲、這個教會雖是名活實死的教會,沒有生命的教會,但卻還有剩下一些有生命的人,他們不但有聖經知識,也得聖靈充滿。由此可見,任何教會都有主的人。
乙、那剩下將要衰微的,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這教會是名活實死,但還沒有死透。像人睡了,卻沒斷氣,有一點點生命,就是他們還知道主耶穌,還承認祂的名。所以那教會的使者,應當快些儆醒禱告,來堅固這一點微光,使他們得到復興。『剩下將要“衰微”(死)的』就是說靈性已經軟弱了,裡面的力量沒有了,一切的生活與工作,都只有敬虔的外貌,沒有實際了。這樣的光景,急需儆醒、省察、求主光照、趕緊悔改,不然的話,就將一蹶不振,不可救藥,現在雖然已經是死了,卻還有復興的可能,還有一線生機,因為還沒有死透,沒有絕望,還有剩下將要死的。若不趁著現在儆醒,趁今日得救,就連這剩下的、將要死的,定然有一天也要永死的。
(3) 『我見你的行為,在我 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甲、前面既然說到,這教會循規蹈矩,且力求聖經知識,主為何對他說『我知道你的行為,在我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呢?因為他只注重字句,守儀文的規矩,而沒有真理的聖靈。且其行為不是出於 神,而是出於人意血氣。這種行為在 神眼中即不完全,且看為是罪。
乙、主知道我們的行為,其實我們行為的實際也只有主知道,出自人的批評、看法,或是自己的感覺、認為…等都是靠不住的。一般人一提到【有名無實】,就以為是「能說不能行」、或以為是「有信心卻沒有行為」,但這種說法用在撒狄教會身上並不洽當。撒狄是有行為的,而且還是好行為,不過它的好行為在主的面光之中,是【死】的而已。它樣樣是對的,樣樣是好的,然而卻是有【死】成分參雜在裡面,並且漸漸的把全部弄得死僵,以致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了。這個情形在教會中極可能發生,有些教會對外作了很多的事(有行為),但結果呢?卻是撒但受不到損失, 神的名得不到榮耀,一切都不過是個【名】而已,實際是等於【零】的。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 6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五)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五)~
經文:啟示錄三章 1-6節
(三)基督的勸勉──(2-4節)
丙、弟兄姊妹您是否知道什麼叫作【死】嗎?舉些例子來說明:
A 你在聚會中、禱告中,你個人、或是多人覺得空氣死沉,講的沒生氣,聽的也沒興趣;或是唱詩讚美,外面照例的作,裡面沒有活力、沒有靈力,簡單的講就是空氣發沉,沒有聖靈的膏抹、沒有主的同在,這是一種死的情形。
B 再者,有的時候,因著講道人的口才、魄力、動人的熱情、巧妙的比喻、幽默的談吐…,照樣的引人入勝,便有一時的果效;唱詩班的歌聲嘹亮,混聲和諧,調詞感人,餘音繞梁,這時候似乎也能叫你與主親近,被提上升,這樣的光景其實也是另一種死的情形,因為就是一個人沒有生命、沒有聖靈,也能辦得到的,即便就是人有生命(主的話)、有聖靈,然而不靠聖靈,只靠自己,有時也能辦得到的,若是你從外面來看真是難以一時分清,何者是活的、何者是死的,就像假花一樣,人真是難以分清。不過在主面前,卻不能有絲毫的假冒,縱然人都說你是活的,主卻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是死的。
C 有些傳道人用交際的手腕,籠絡了好些人來參加聚會,也鼓勵了不少人奉獻金錢、時間、智慧、才幹、體力…等,甚至用捧場式的選舉,掌握了許多人脈,傳道人也往來奔走、汗流滿面,會眾們也滿口讚揚他是為主忠心,卻未曾想到,主都要把這些放在屬靈的天平裡秤,結果是一共比空氣還輕,沒有實際的力量。
丁、『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這是何等使我們驚心的一句話,主在撒狄身上,找不出一點滿意來,主的意思是說,祂希望撒狄完全,一切都彀得上,但竟然沒有一樣作得好,沒有一樣是完全的──要信心,沒信心;要愛心,沒愛心;要誠實,卻仍有詭詐;要聖潔,卻仍有污穢;頭腦的知識不少,但行事時卻盡是無知;滿口說謙卑,走起來自高自大…。
★撒狄如何成了這般光景呢?他信活的主,走活的路,也有了活的名,怎麼會成為【死】的呢?在交通這點之前,請各位還是注意到主在這封信裡對自己的稱呼:『那有 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主耶穌是有 神的【七靈】,就是【完全的靈】,『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約六:63),一切出於聖靈的就是【活】的,一切出於肉體的便是【死】,死與活的差別,就是在此。教會的使者是在主的手裡(『有…七星』),他們為主所有、為主所用,若在人的手裡,便是死;若在主的手中,便是活。撒狄教會雖行真理的路,卻靠自己的力量;雖然願意聖靈作工,卻不把自己放在主的手中,結果是自己作主,顯不出聖靈的同在。
★藉此,還要鄭重的勸勉,凡是預備服事主的人,一定要有個認識:【屬靈的事,絕對不能竊取、不能假借、不能沽名釣譽、不能敷衍塞責,你縱或可以假冒一時,至終要在人前露出馬腳,在 神前為主所棄。】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 7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六)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六)~
經文:啟示錄三章 1- 6節
(三)基督的勸勉──(2-4節)
2、要回想領受遵行:(3節)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
(1) 『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
甲、撒狄教會,這裡並未題到他犯甚麼罪,主卻對他說這嚴厲的話,就是因為他追求知識,忽略生命和聖靈。這裡說:『要回想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就是要他【悔改】,悔改的頭一步就是【回(頭)想】──蒙恩的路,是顯然的、容易的,並非隱藏難尋,只要我們回想所領受的、所聽見的,當悔改的便悔改,當遵行的便遵行,這是一條腳踏實地、進入真理的路。
乙、這條路一方面是極易尋找,但對那些體貼自己而不跟從基督(聖靈)的人,則難如登天,因為沒有聖靈的光照與加力,如何能悔?如何能改?悔改需要流淚、需要謙卑、需要放棄、需要下台,不能顧情面、不能看面子,心中受了真理的洗淨、真理的裁判,自己責備自己,毫不規避、毫不掩飾,然後靠主的大能大力,走上正路,這樣的悔改,一個淺薄虛浮的人,又如何走得上去,就如何西阿所說:『誰是智慧人?可以明白這些事;誰是通達人?可以知道這一切。因為,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卻在其上跌倒。』──何十四:9
丙、再說到【遵守】,更是談何容易?罪惡過犯,悔改了;不虔不義,悔改了;但 神的命令要去【遵守】,這需要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擺上,需要付上更大的代價、更多的捨棄。
★一個基督徒要脫離死亡、進入生命,【悔改】、【遵守】是必經之路,也是唯一的路,這就是【得勝】。
丁、在這裡還要請大家注意本節的兩個字──就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這【怎樣】兩個字,是不打折扣的,聖經如何說,我們就如何行; 神的恩典,是不折不扣的富足; 神的應許,是不折不扣的可靠;所以 神的命令,也是不折不扣的要我們遵行。
戊、神不但對撒狄教會發此命令,更是對撒狄教會所代表的教會時代(更正教時代),所發的命令。因為馬丁路德為躲避天主教掌權時候情感化的行為,和由邪靈而來的異端,便偏向於知識字句,失去生命和聖靈,以致成為無活潑能力的死教會,故 神命其回想。
己、在天主教掌權時期,人不得讀聖經,無真理的知識,被引入異端。後來神施憐憫,使馬丁路德興起,進行改革教會的事,和翻譯聖經的工作,使信徒有聖經可讀,叫他們回想是從黑暗裡逃出來的。所以【撒狄】的名字是【逃出來】的意思,而該處的教會也是【革新的教會】。(天主教稱基督教為【新教】,認為是背逆他們的,他們認為他們是母親,基督教是兒子。)神在這裡叫撒狄教會時代的人想:你們從黑暗中被救出來,不是容易的,你看馬丁路德幾乎喪失生命。神使用祂的僕人把你們救出來,把聖經翻出來,使你明白真理,你忘了嗎?這樣大的恩典是出於誰呢?不是出於人,乃是出於神,是神的大能幫助成功的。你忘了嗎?你怎樣領受的,就要怎樣遵守,要做一個真正在生命裡跟隨主的人,不要憑字句守儀文,也不要怕求聖靈會有邪靈,聖靈就是聖靈,邪靈就是邪靈,你若是徹底悔改,裡面乾乾淨淨,照著邪靈呢?斷沒有那樣的事!所以不要怕!只要信。好好仰望神,這樣就保守了你所領受的道。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11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七)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七)~
經文:啟示錄三章 1- 6節
(三)基督的勸勉──(2-4節)
2、要回想領受遵行:(3節)
(2) 『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
這是主希望撒狄急速悔改的話,悔改是今天的事、遵守也是今天的事,我們今天就可以進入得勝之路,不必等待、不必遲延,不必還對肉體、罪惡留戀姑息。若不儆醒,主便如賊一般的臨到,這是神現在的審判。凡打盹不醒悟悔改者,主的時候一到,就決不再寬容了,必然臨到施行審判。祂甚麼時候來到,是人所不能預知的,所以耶穌勸告門徒,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如同賊一樣』──新約中提到【主來像賊】共有五次,給我們關於預備主再來有五方面的啟示:
甲、主來的日子是忽然來到:帖前五:2
『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
不要因今日的平安穩妥而疏於準備,因為『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
乙、應趁主尚寬容人時悔改:彼後三:9-10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
主雖是『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但祂審判的日子也必像賊一樣來到。
丙、要看守衣服免露出羞恥:啟十六:15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
『看守衣服』──指聖潔的行為(啟十九:8),有聖潔的生活行事,則不論主什麼時候來,都必不至於羞愧。
丁、定要有堅固的屬靈工程:太二十四:43
『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
基督徒的生活和工作,就像建造屬靈的工程,要「堅固」經得起審判。
戊、要儆醒遵守所領受的道:啟三:1-3
『…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
A所謂『儆醒』,就是不作有名無實的宗教徒,乃作名符其實的真基督徒。
B『如同賊一樣』何意?賊來偷人的東西,是不會預先給你通知的,乃是當你發現屋頂有了洞,箱子的鎖開了,財物不翼而飛,你頓足捶胸,也無補於事,只可埋怨自己的不儆醒,主來的日子,也是一樣,若是主已經來過了,聖徒已經都被提了,賞賜與責罰也已經都判定了,這時再去儆醒,悔之晚矣!
C對於不謹慎、不儆醒、不預備的僕人,主來是像賊一樣,但對儆醒而預備的僕人,就不同了,不是說那日子我們能知道,那時辰我們能曉得,乃是說,時時儆醒、天天預備,點燈束帶,等候主來,大事忠心、小事也不疏忽;大的命令遵行,小的吩咐也歡喜去作,這樣,主人早來或遲到,祂都要稱讚我們為良善忠心的僕人。
★『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本句話是形容主再來的【時日】是無法預測的;重點在提醒信徒:主來的日子也是在罪惡深重、黑夜深沉的時候,是世人靈魂沉睡最深的時候,故當儆醒。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 12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八)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八)~
經文:啟示錄三章 1- 6節
(三)基督的勸勉──(2-4節)
3、行為未曾污穢者:(4節)
『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
(1) 歷世歷代以來,每間教會,都有真正得救的人,真正屬神的人。
在推雅推喇教會有不從假先知教訓的人,在撒狄教會有幾名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人。
(2) 『污穢自己衣服』──無疑的是指肉體的情慾說的,就主的僕人言:『連那被情慾沾染的衣服也當厭惡。』──猶23
(3) 『衣服』──就是事奉的行為,不是指著活在世界上的行為。這行為特別注重的是撒狄教會【按名是活】的一部分,也就是你怎樣聖潔,怎樣做神的工作,是你對神信仰、禮拜、禱告、追求、事奉、見證等屬靈的事(行為),這些事按名都是好的,但在撒狄,卻是衣服上沾染了污穢,那沒有沾染衣服的只有幾個人,只有少數的一些人保守了這事奉的行為。如何才是未曾污穢自己的衣服呢?就是按照真理行事,憑著信遵守真理,憑著信追求聖靈充滿。不是在純正的信仰中夾雜著遺傳和人意,不是在美好的工作上盡是自己的主張和行動。
污穢的衣服就是事奉內含著貪圖,見證中滿有虛偽,如此就好像亞拿尼亞、撒非喇夫婦,變賣了田產,卻私自留下幾分,外面還裝模作樣的愛主愛人,彼得用主給他的權柄,宣告他們是『欺哄聖靈』、『欺哄神』,撒狄教會這樣的行為,沒有和亞拿尼亞一樣立即仆倒氣絕死亡,已經是主的寬容了。請注意經上說:『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聖靈不是可以利用的,祂是幫助你行善,並不幫助你假冒,我們若還不悔改,不但落得有名無實,結果更是不堪設想了。所以,我們要保守自己在與神交通的行為上,聖潔專一;在聖工上不落入世俗化,絕不走社會福音的道路。這些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人,他們要穿白衣,與主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
(4) 約翰這樣的講法,這是一個比喻。當約翰寫這書的時候,是羅馬有權柄的時候。在羅馬有個規矩,凡軍人打仗得勝回來時,必穿白衣騎著白馬遊行,以此表揚他們的得勝。這些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人要穿白衣與主同行,也是藉此表揚他們的得勝。
(5) 本(4)節的『穿白衣與主同行』是指著現在,在下一節的白衣是指著耶穌再來的時候。我們能保守與神交通,儆醒禱告,順服神的旨意,這樣我們就要穿白衣。穿白衣就是我們的行為,在神的眼中看為聖潔。神看我們的行為完全與潔白,不是指著禮貌周全,態度溫和,或者行善,乃是指著對神的心完全,以耶穌督的心為心,與主同行。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摩三:3
只有同心合意才能同行。所以我們追求與耶穌同心,就自然與衪同行,也就穿上白衣了。這是配得過的,因為祂是得勝者,我們接受祂的得勝,在神前作得勝的人,勝過自己、世界、魔鬼、環境等等,這樣神就看我們的行為是完全的。
(6) 賞賜永遠是公義的,他們的行為,沒有玷污瑕疵,他們的賞賜就是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十九:8)。在羔羊的婚筵上,是何等的榮耀!因為他們一生的生活、道路,都是跟隨基督的,『羔羊無論往哪裡去,他們都跟隨祂』(啟十四:4)。
(7) 弟兄姊妹!你是否注意到?你想假冒為善、作個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嗎?如果一直的陷在情慾的污穢中,結果能這樣的穿白衣、享榮耀嗎?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13日清晨
~ 啟示錄的七教會(三十九) ~
伍、撒狄教會(改革的教會)(九)~
經文:啟示錄三章 1- 6節
(四)得勝的賞賜──( 5- 6節)
- 名字在生命冊上:(5節)
『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
- 這裡所說得勝者的賞賜,不是指著現在,乃是指著將來。一個基督徒今天能夠有信心愛心,追求屬靈的東西,有活潑的生命,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順服 神的旨意,不但今天得耶穌的同在,等到耶穌再來的時候,他就必要穿白衣。
- 這是甚麼意思呢?請看啟十九: 7- 8:
『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豫備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甲、得勝的人,到耶穌再來時,要蒙衪的恩典,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那時要與耶穌合而為一,這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是聖徒所行的義。不是信的義、想的義、乃是【行的義】。但你我大家都是一樣,天天要保守自己的行為,是何等的難啊!早晨立志要得勝,等一下試探來了,就染上罪污,就把自己的衣服污穢。所以本書十九章說:我們能保守自己的衣服聖潔,是 神的特恩。
乙、這怎樣講呢?首先我們是因信被稱為義,稱義之後,靠著主基督加給力量,在任何景況之下都竭力遵行 神的旨意,能結出行為上的義果來,至此地步,不再是被 神稱為義,乃是因信成義(聖)了。
丙、然而我們怎樣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呢?完全是靠著主的恩典。耶穌不死我們的罪就不能消除,祂若不復活我們就沒有新生命,也不能作 神的兒女;祂若不升天坐在父的右邊作大祭司,我們就站立不住,沒有人能幫助我們。
丁、耶穌在天上作大祭司,祂藉著聖靈隨時光照提醒我們。當我們做錯了、說錯了,祂來責備,叫我們心裡不平安,提醒你我對罪的可怕。那麼耶穌在天上怎樣做呢?當我們被提醒之後就悔改,祂就在天上替我們獻挽回的祭,用祂的血來潔淨我們。像你的白襯衫骯髒了,你不用怕,不必把它丟掉,你用肥皂水一洗就乾淨,然後又可以穿上,現在耶穌在天上就是做這工作,洗你我的白衣,堅固你我的信心愛心。用祂的恩典天天托住支持我們,叫我們都得行為的義。
- 然而我們有耶穌的幫助,可以隨便犯罪嗎?斷不可以!在希伯來書第六章告訴我們,故意犯罪的人,是不得赦免的。可是約翰一書第五章又說:『也有不至於死的罪』。這怎樣講呢?同樣是罪,為何又分為幾等呢?故意犯的罪與誤犯的罪不同,誤犯的罪就是大意不小心以致說錯做錯,這樣的罪你若承認悔改, 神就赦免。並且我們犯罪,有時連自己也不曉得,故大衛在詩篇十九篇12節說: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我們除了好好的審查之外,也當如大衛這樣的在 神的面前禱告。故意犯的罪,就是明知故犯。例如你知道說謊、害人是不對的,你卻還是說謊、害人。這樣的罪,贖罪的祭就沒有了,耶穌就不替你獻挽回的祭,也不用血來潔淨你。這樣就是糟蹋耶穌的寶血,把耶穌重釘十字架,所以這樣的罪是不得赦免的。 - 我們既然蒙恩,行為得蒙潔淨,就當結出行為的義果。進一步不但自己保守聖潔,還要在言語行為上感化人。一個真悔改潔淨行為的人,他的言行在不知不覺中對別人就會有影響,影響別人聖潔,也結出聖靈的果子,結出這樣的果子就是成義,也是預備大禮服,到羔羊婚娶的時候,就配為新婦。等到號筒一響,再沒有預備的機會。我們稱義是 神白白加給的,成義是自己努力所準備自己,好在耶穌再來時與祂同榮同權。我們要達到這地步,就要天天遵守 神的道,承認耶穌的名,在任何環境中,甚至寧可死,也不否認耶穌。這樣,耶穌也要在天父的面前承認我們。
- 『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這有實際生活的得勝者,不但是穿白衣與 神同行,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這是榮耀,是無法形容的尊貴。那在運動場上的得勝者,當評審提名,四周的觀眾向他注目、鼓掌,冠冕高擎落在他的頭上,這時的他是如何的高興、歡喜,但這不過只是一時的快樂,能壞的冠冕,但那真實跟隨主的得勝者,將來在父的面前,榮光中顯現、眾長子的聚會、義人的靈魂、千萬的天使、羔羊的婚筵,那按公義審判的主要提名宣召你,列入得勝者的行列,要與四活物、二十四位長老,一同將金冠冕放在寶座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在那時,你真是料想不到,今日的一次得勝試探、一次的為主忍耐、一次的清潔言行、一次小小的奉獻和服事、一次的流淚勞苦,竟然成就了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 凡有耳的就當聽:(6節)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表明以上的話,不是出自老約翰,乃是出自復活的基督;也不是單向撒狄教會而言,乃是向眾教會而言。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21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