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除夕談除酵(二) ~
讀經:出埃及記十二章15-20節
二、除酵對基督徒的意義~
今天是大年初一,繼續談除酵的題目。
神命令以色列人(他們是 神的選民,預表所有被揀選的人)要永遠守除酵節,參出十三: 6-10,並且要傳給子孫,為的是紀念 神的救恩。基督徒就是屬靈的真以色列人,之所以能脫離埃及法老王(意指世界的王撒但魔鬼)的權勢,完全是靠著 神的恩典,是藉著羔羊(耶穌基督)的血。
每個人都當看見:行善不能救我們,立功也不能救我們;苦待己身不能救我們,痛哭流涕也是不能救我們;惟有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祂是除去世人罪孽的 神的羔羊,只有祂的寶血能使我們得救;對基督徒而言,這裡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真理,就是【務必自潔】,因為耶穌的寶血是在能自潔的人身上才有功效,縱或一個沒有除酵的人,他也用羔羊的血塗在他的門框及門楣上,試想他能逃得過滅命使者之手嗎?其實不必等那滅命的使者來之前他就已被剪除了。一個基督徒若是不肯自潔,他是休想得享救恩之樂的。
三、基督徒當除何酵?
耶穌曾教訓門徒當謹慎防備一些人的【酵】,若有被這些酵所滲入的,更當徹底的清除,看兩處的聖經:太十六: 6及可八:15(經文均略),從這兩處經文中,看到主耶穌提出了三種酵要門徒謹防的:
(一)法利賽人的酵──不實
耶穌常把【假冒為善】四個字加在法利賽人身上,意指【不實在的虔誠】;按「法利賽人」一字的希伯來文字義本為「分別出來」或「分離」之意,本應在心志、生活、行為上與世人分別出來,有高超的心志、有令人感佩的聖潔仁愛的行為;然而他們卻以這榮譽自傲,自命與普通俗民不同,是分別為聖的義人,更可怕的是以這榮譽掩蓋其生活、行為上的敗壞,他們只指責別人,所行的明明比俗民更惡毒卻不責備自己。他們接受聖經的教義,注重宗教外表上的儀式,拘泥於律法死的規條,如禁食、十分納一、長的禱告、洗手、獻祭、守安息日…等,他們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把衣裳的襚子做長了,為的是要叫人看見他們的熱心與虔誠,其實他們實在不顧律法的精義,廢棄真理,(關於法利賽人的事,聖經用了相當多的篇幅記載,如馬太廿三章全章都是)。主耶穌所提法利賽人的酵,簡單的說是【信仰的不實】;求主光照我們,有何信仰不實之處,把它除淨。有一位姊妹曾說一句頗令人尋思的話,她說:「當 神的話藉著講台讓我們感到【扎心】的時候,可能有兩種現象,不是讓我們惱羞成怒、心地更加剛硬到離主更遠,就是在靈裡深處深深檢討自己,求 神的靈開我們的靈眼,看見自己的軟弱,求主的寶血塗抹並改過自己,熱心向善。遺憾的是,前者比後者更多。」法利賽人就是屬於前者,他們不但不肯悔改,把不實的虔誠之舊酵除去,反而把生命的主從他們中間除掉,我們曉得後來把主耶穌釘上十字架的就是這班不實之虔誠的法利賽人。
(二)撒都該人的酵──不信
【撒都該人】,有人以為這名稱是從大衛、所羅門年間的祭司「撒督」起首,其後裔乃代代相承的祭司(利未人),掌管聖殿的獻祭任務,直到被擄到巴比倫為止;等到被擄歸回以迄主耶穌在世時,任祭司聖職的多半是撒督家的後人,後來因為要與法利賽黨對抗,便另立一幟,成為一黨派,他們深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在政治上他們主張聯絡羅馬政府,並願暫時接受羅馬的管轄;在宗教上他們趨向於懷疑派,只相信律法書上的道理,否認別的先知,他們承認有一位耶和華獨一真 神,但否認天使鬼魂的存在,不信復活的道理及對天堂的說法;他們認為人的肉體外不能有個獨立的靈,肉體氣斷、靈也歸無有;不相信將來的審判,他們說人活在世界,意志絕對自由,或善或惡無關 神的事;此外他們對於舊約聖經各種教義,凡通不過理性的,都不相信而加以否認;他們因注重今生物質生活,所以不贊成過嚴謹的宗教生活來約束自己。他們雖身居祭司要職,惟在信仰上竟否認許多基本要義,荒謬至極;因此主耶穌警戒門徒要防備撒都該人的酵──【不信的惡心】。今日許多教會也淪入撒都該人的光景中,實當及時的防備,更要遵主話徹底的除去這邪惡不信的酵。
(三)希律的酵──不純
【希律一黨】的人與宗教沒有關係,他們專搞政治,但為了達到他們政治的目的,所以運用政治的手段來利用宗教,因此他們也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好與宗教上有地位的人來往。我們可以看見當年的法利賽人,就與他們「臭氣相投」,常常商議要除滅耶穌。
一個親近主的人,動機當是十分的單純,若有不單純、想利用敬虔作為得利門路的動機,是當除掉的。一個心思單純、只為親近主而來到主面前的人,定是漸漸的捨去自己,不只是要得到主,而是讓主完全的得著我們。
【結論】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有多少在信心與行為上的過錯,那是無法用水與洗潔劑就能洗刷乾淨的,然而如何在歲末年初省思中徹底的悔改,使新的一年得免再重蹈覆轍,才是除酵的意義。新年是除酵反省的時刻,一個肯反省而除酵的人,必然能日臻成熟完美的;願與眾弟兄姊妹主裡共勉。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元月22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