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裡品格塑造

Home /心靈小品 /在主裡品格塑造


~ 在主裡品格塑造(一) ~

★領袖特質巴拿巴

大家對巴拿巴都不陌生,當安提阿教會初立,他即奉派往安提阿去,巴拿巴一到安提阿,『看見  神所賜的恩就歡喜』(使徒行傳十一章23節),這事足以鼓勵巴拿巴,使其願善盡栽培之責。

在對安提阿教會的配搭上,經上記著:『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使徒行傳十一章24節)

我們要從三方面來看巴拿巴這個人:

一、領袖特質上:『是巴拿巴』~

我們看見巴拿巴作到了:

(一)言教──(23節)

『…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

1、勸勉他們:

2、堅固他們:   

★使他們能『立定心志,恆久靠主』──亦即勸勉信徒,非僅僅信主而已,乃是得著在主裡面的一種信心的生活。

★按巴拿巴名字之意即為「勸慰子」(徒四: 3、 6),諒必能善盡其勸慰之責。

(二)身教──(24節上)

『巴拿巴…是個好人…』──

即:是在品德上無可指摘的人,是在生活上活出基督的人,亦即他的言行深具感化眾人的能力,決不是一個能說卻不能行、口大腳小的人。

(三)靈教──(24節中)

『…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

1、『聖靈充滿』:即豐豐滿滿有屬靈的恩賜和能力。

2、『大有信心』:即充充足足的有信心的果子活出。

(四)結果──(24節下)

『…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巴拿巴有如此領袖的特質,又能願意栽培,無怪那裡『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二、與神關係上:

(一)完全的奉獻(徒四:37):

他變賣了田地,把價銀拿出來,放在使徒腳前。由此可見他捨棄財寶和前途,決心跟隨主。

(二)完全的順服(徒十三: 1- 3):

他願意放下自己最擅長的牧會工作,甘心順服聖靈的引導去當宣教士。牧會與宣教是兩樣不同的工作,後者甚至可以說是更艱難的工作,但他仍然願意順服  神,以主所呼召的工作為自己的工作。

★我們常用“沒有感動”、“沒有恩賜”來推卻事奉,事實上我們必須多一點順服。當  神感動我們去做某一樣工作時,深信  神必定會給你絕對的幫助;雖然  神可能沒有說:“我給你有關的恩賜”,但我們仍然可以憑信心踏上服事之路,基督徒真要學習完全的順服。

三、與人關係上:『是個好人』~

事奉者成功與否,可由他有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上看出。

巴拿巴本名約瑟,是使徒為他改名為「巴拿巴」(意思是勸慰子),由此即可看見他的個性和行為了。

他是一個很懂得勸勉人、安慰人的人,這樣的人也必定很有愛心,這本是一個成功領袖的特質,據此可以推想他的人際關係一定很好。因為『愛心是聯絡全德的』,是領袖見證中非常重要的。

(一)他是好牧師(徒十一:24):

巴拿巴是個好人,有美好的品德,能帶領人歸信基督,是個典型的好牧師。

(二)他是好同工:

1、巴拿巴深具慧眼識英雄的本領,他有真實的愛心,巴拿巴不妒才,他說服使徒接納保羅的歸信(徒九:26-28),又親自到大數去找保羅(徒十一:25-26)。

2、雖然馬可曾經在服事途中離開團隊,但他對馬可仍然充滿愛心,願意多給他一次機會;他甚至因為應否帶馬可同去佈道的問題,與保羅起了爭論(徒十五:36-39)。

3、他在耶路撒冷會議中,為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工作力陳(徒十五:12、22 、25)。

【結論】

巴拿巴本是一個平凡人,竟有優秀的事奉,成為一個出色的好牧者。這叫我們體認到,一個沒有特出恩賜、沒有人脈背景,但能活出基督、努力追求、又肯委身的人,仍能被  神大大使用。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9月20日清晨

~ 在主裡品格塑造(二) ~ 

★得人的使徒彼得 

彼得是主耶穌十二使徒之首,四福音中的彼得與五旬節後的彼得判若兩人,他終能成就主對他『得人如得魚』的托付。 

以下分三點交通: 

一、與  神關係上 

(一)呼召與跟隨: 

透過安得烈的介紹,彼得認識了耶穌(約一:41)。 

基督徒應該敏感於  神的呼召。在我們的信仰中,有三種不同的呼召,就是:蒙召成聖,蒙召為主而活,和蒙召終身事奉。 

(二)驕傲與失敗(路二十二:31-34): 

彼得真的很愛主,但低估了撒但的力量,所以福音書中的彼得常因驕傲而失敗。 

(三)失敗與復興(路二十二:56~62): 

彼得在壓力下不認主,但耶穌憐憫他,所以他出去痛哭;從痛苦當中,他經歷了復興。 

(四)事奉與能力: 

彼得本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徒四:13),但被聖靈充滿(徒二: 3、37),被  神大大使用。(五旬節的聖靈充滿,是在當時所有門徒身上發生的,但彼得卻成為了宣講  神的道的主要講員。彼得很有膽量地講道。) 

二、與人關係上 

(一)家人 

1、岳母:彼得帶耶穌去為他岳母醫病。 

2、妻子:服事得到妻子的支持(林前九: 5)。據說,彼得的妻子後來與他一同殉道。 

3、弟弟安得烈(約一:41):他遇見耶穌後,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把好消息告訴他,可見他們手足情深。 

(二)同工 

彼得是個快人快語的人,有領導恩賜,勇敢、坦白、忠誠,被同伴默認為領袖。 

1、彼得與約翰: 

大家是同學、同工、親密戰友;一個有領導恩賜,一個則深具愛心。 

2、彼得與保羅: 

分工合作(加二: 9-11),彼得是在猶大傳道,保羅則奉召往外邦傳福音。 

三、經歷改變上(聖靈的工作) 

(一)主改名磯法(約一:42): 

彼得原名西門,耶穌替他改名磯法,即彼得,意思是石頭,意指彼得一個平凡的漁夫,經過改造和鍛煉,日後可以成為教會的柱石(太十六:18)。 

(二)撇網跟隨主(路五: 1-11): 

彼得和同伴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聽從耶穌吩咐下網後,就網到許多魚。看見這個神蹟後,彼得認識到耶穌是  神。 

有了這個認識,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意識到自己是罪人。彼得認定耶穌的呼召,撇下魚網跟從了主。這次的呼召使彼得從得魚的漁夫,變為得人的好使徒。 

(三)三次不認主(路二十二:56-62): 

基本上,他是認真的,也是愛主的,但忽略了人性的軟弱,也低估了撒但的破壞力。 

(四)考問愛心(約二十一:15-17): 

主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頭兩次所用的【愛】字是指神聖的、無私的、意志上的愛;第三次用的“愛”字是感情上的愛。耶穌對彼得好像降低了要求,使彼得很是憂傷,聲稱自己仍然愛主。這位弟兄在聖靈的改變下,日後終於成為充滿愛心的長老。 

(五)被聖靈充滿(徒二: 4,四:31): 

使一個事奉  神的人可以講出有能力的信息,也可以行神蹟異能。 

(六)真的很勇敢(徒五:27-29): 

我們不是要盲目反對在上的權柄,而是當在上的權柄與  神的命令抵觸時,基督徒應該以  神的命令為依歸。 

(七)更深的教導: 

彼得年老時寫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 

1、從彼得前書看見彼得是: 

(1) 經過百般試煉 

(2) 以謙卑束腰(彼得本來是驕傲的) 

(3) 懂得把重擔卸給  神的人 

2、從彼得後書看見彼得的靈程: 

(1)漁夫→使徒 

(2)三次不認主→甘為主殉道 

(3)常講錯話→大佈道家 

【結論】 

彼得的一生,無論在際遇、職業、性格、靈命上,都有極大的改變。而這些改變的動力,可能來自耶穌的一問:『你愛我嗎?』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9月21日清晨 

~ 在主裡品格塑造(三) ~

★聖靈傑作的保羅(上)

從「逼迫基督」→「深識基督」→「宣傳基督」,這就是「聖靈傑作的保羅」,分享於後:

一、與  神關係上

(一)保羅的蒙召(徒二十二: 6-10)

在大馬色的路上,保羅遇見了復活的主。這個一直反對耶穌的人,有了以下的改變:

1、清楚的相信:

『主啊,你是誰?』(徒二十二: 8)

請注意,他已經認耶穌為『主』,這是蒙恩的起頭。當主回答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此聲音同行的人亦聽見,保羅乍聞此聲,心中當想二事:

(1) 被釘十架的耶穌今日還在?

(2) 耶穌與門徒合而為一,故逼迫門徒就是逼迫耶穌。

2、清楚的委身:

『主啊,我當做甚麼?』(徒二十二:10)

請注意,一個剛信主的人立刻要求明白  神的旨意,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故不得不由心裡發出此句誠懇的聲音。這句話是保羅初次的祈禱,其過去在宗教狂熱中,雖已熟悉禱告,惟究未祈禱於主前。(此為傳道人獻身於主時,應有而必有的經歷。)

3、肉眼瞎了三天,終於靈眼開了,保羅帶下「外邦人的使徒」、「神學家」、「佈道家」、「作家」、「門徒訓練」等的職事。

★我們對主的委身,應該好像一張沒有寫上金額的支票,任憑主按祂的心意決定。

(二)保羅的心志(林前九:16-27)

1、心裡火熱

(1)若不傳福音便有禍(林前九:16)。

(2)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22)。

(3)攻克己身,恐怕自己在傳福音的事上反被棄絕(林前九:27)。

(4)堅持只傳『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純正福音(林前二: 2)。

(5)一生以傳道為職事(提後四: 7)。

2、認定目標

(1)不以性命為念,一定要去耶路撒冷(徒二十:22-24)。

(2)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提後四: 7)。

(3)不單決志事奉,更終身實踐。

3、活出基督

(1)活著就是基督(腓一:21)。

(2)以基督的心為心(腓二: 5)。

(3)毫無保留,表達了相當完全的委身。

★一個認真的、有生命的、傳福音的基督徒,若在世人中活出基督,這遠比遊行、喊口號更有功效的多。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9月22日清晨

~ 在主裡品格塑造(四) ~

★聖靈傑作的保羅(下)

二、與人關係上

(一)充滿愛心:

1、在以弗所牧會時,三年之久,為教會晝夜流淚,勸戒各人(徒二十:31)。

2、愛即便沒有回應,但仍愛教會(林後十二:15)。

(二)努力謹守:

為了信徒,保羅願意謹守(林後五:13),例如在飲食、婚姻、不靠福音養生等事上,都自願放棄自由。

(三)真愛同工(保羅常常稱讚他的同工):

1、與巴拿巴關係很好,但對馬可的問題有不同意見時,堅持他的團隊紀律立埸,甚至分開(徒十五:37-39)。

2、彼得與保羅兩人均為教會領袖,但保羅為了真理,曾當面抵擋彼得(加二:11)。

3、與百基拉、亞居拉成為很好的同工,二人更為保羅可以連性命也不顧(羅十六: 3- 4)。

4、書信中常提及其他同工的名字,保羅忠心地、無私地、認真地教導他們成材。

(四)提攜後學:

1、提摩太跟隨保羅超過15年,是保羅屬靈的真兒子(提前一: 2)。

2、其他學生有底馬、革勒士、提多、馬可、西拉、路加、推基古等。

(五)接納罪人:

他嚴厲地對付罪惡(林前五: 1- 2),但願意以愛心接納悔改的人(林後二: 5- 7)。

★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思考:你願不願意付代價,花時間在那些沒有反應的人身上?

三、經歷改變上(聖靈的工作)

在聖靈光照下,保羅有很多改變:

(一)由罪魁變為使徒(提前一:15):

保羅曾一度認為自己無可指摘,悔改後卻承認自己是罪魁。他更承認自己特派為  神傳福音(羅一: 1),又作了使徒(林前一: 1);並且按  神的心意,他更被指定把福音傳給外邦人(羅十一:13)。

(二)由學者變為宣教士:

保羅在迦瑪列門下受教,是嚴守律法的宗教徒(徒二十二: 3)。蒙召後成為宣教士(徒九:15-16),立志開荒佈道(羅十五:20)。

(三)為著福音改變性格:

保羅為  神顛狂,為信徒謹守(林後五:13);但是在眾人中行事為人,卻始終如一(徒二十:17-20)。

他曾公開分享靈裡的掙扎(羅七:18-19),願意主改變他,作信徒的榜樣。他最明顯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改變,略為:

1、為人謙卑充滿自信~

保羅為人謙卑,自以為是使徒中最小的(林前十五: 9);但充滿自信,要求別人效法他(林前十一: 1)。

2、持定真道嚴格教導~

對真理的教導嚴格,對信徒要求極高,甚至要帶著刑杖見他們(林前四:21)。

3、充滿愛心受愛激勵~

保羅充滿了愛心,在以弗所教會三年之久,晝夜流淚,勸戒各人(徒二十:31);又寫出愛的詩章(林前十三章),傳講信息強調愛心要有行為的見證,而最大的見證就是「愛」(林前十三:13)。

如此正直卻又柔和的性格,也只在火熱愛主、一心活主的保羅身上顯得真實與和諧。保羅實在是聖靈偉大的傑作!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9月23日清晨

真善美協會

連絡電話:04 2202 2002(點擊撥打)

服務時間:09:00 - 17:00

地址: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點擊前往)

查經進度觀看人數14

我要留言


*為必填項目

* 姓名

 


* 信箱

* 留言內容



心靈小品資訊

心靈小品年份

本網頁已經閒置超過3分鐘囉。

您可以選擇【右上角關閉】或點擊任一反灰處,即可回到原網頁

線上奉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