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受洗的意義 ~
『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約翰想要攔住祂,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祂。』(馬太福音三章13-15節)
當耶穌受施洗約翰的洗時,約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要阻止這件事,因為他認識耶穌,知道祂是 神的羔羊,是聖潔的、無罪的。而約翰自己雖然為罪人施洗,但他本身也是罪人,他知道自己連給耶穌提鞋解帶都不配。耶穌受洗與那些猶太人不同。祂沒有罪,不需要認罪,不必悔改,祂受洗是為了一個崇高的目的,就是【盡諸般的義】。
【盡】就是:成全。【盡諸般的義】就是: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是要遵行 神的旨意,完成 神托付給祂的一個義行。
什麼【義行】呢?
一、耶穌來擔當世人的罪:
『耶和華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祂要擔當他們的罪孽。所以,我要使祂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祂將命傾倒,以致於死;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0-12節)
二、為要引我們到 神面前: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 神面前。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彼得前書三章18節)
三、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 神的義:
『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 神的義。』(哥林多後書五章21節)
這個義行就是無罪的代替有罪的,義的代替不義的,滿足了 神公義的要求。『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六章23節),罪人本來是該死的,但 神愛我們,不忍叫我們死,因此叫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來代替我們死,還清我們的罪債。祂的義行使我們這些不義的人得以因信祂而成為義。
我們看國字的【義】:下面是【我】,上面是【羊】──我本來是不義的,但耶穌為我成為代罪羔羊,死在十字架上。只要我接受祂做我的救主,羔羊的血遮蓋在我身上, 神看到我身上有羔羊的血,就稱我為義。
因此,耶穌受洗不是因祂有罪,而是祂站在罪人的地位,表明那要完成的義行,就是要無罪的代替有罪的、義的代替不義的。
當『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祂開了,祂就看見 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三章16-17節) 神與聖靈同證耶穌是 神的兒子。
耶穌是 神的愛子,祂知道自己要為罪人受苦、受死,完成拯救世人的工作,祂這樣的甘心順服,討 神的喜歡。
耶穌的受洗:
(一)對 神──滿足 神的公義與慈愛。
(二)對耶穌──要完成救贖。
(三)對 我──要悔改,信耶穌。
【耶穌】名字的意思是【將祂的百姓從罪中拯救出來。】這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7月31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