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霎那間就是永恆 ~
【故事】
【愛迪生】是一個工作努力且意志堅強的人,經常為了實驗而廢寢忘食。但是他工廠裡的工人就不一樣了。和別地方的工人一樣,他們覺得來工廠上班不過是混口飯吃,因此常一面工作,一面抬頭看牆上的時鐘,巴不得趕快下班,當然工作的效率也就降低了。
【愛迪生】看在眼裡,心中大不以為然。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妙方。
他找來四個時鐘,把它們全放在工廠的牆上,又故意使它們的時間都不一樣,這樣一來,工人也不知道哪個時間才是對的,後來乾脆就不看了,而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昇了。
後來有一位父親帶了他的兒子來見愛迪生,想要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愛迪生看著年青人,先和他握手,然後把他帶到實驗室去,指著牆上的時鐘說了一句話:「年青人,作事時千萬別看時鐘,這就是我對你的忠告。」
【回應】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6-17
有句俚語:「生無張遲,死無揀時。」張遲是張目等待的意思,而揀時是說選擇時間。這句俚語的意思是說: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自己決定的;而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也是無法選擇的。所以說:「黃泉路上無老少」,人生命的長短往往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任你是風燭殘年的老人、雙十年華的少女,或是剛出生的嬰孩,都有可能隨時離開世界。
既是如此,是不是我們就該把【生】當做負擔,將【死】當做悲劇呢?果真如此,那人又為何要白白的來到這世上走一遭呢?
一首動聽的樂曲,之所以能令人喜愛,並不在於樂曲的長短,而在旋律、節奏之間的協調及音樂本身所傳達出來的理念。一篇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字數多寡也並不重要,反倒是字裡行間所投注的情感、生活的歷練及對生命的詮釋,要比冗長的敘述來得更令人刻骨銘心。
同樣的,生命的價值也並不取決於其長短,而在於其留下多少印記。
【霎那間就是永恆】,人如果能把握短暫的一生,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盡力扮演好在每一階段所需扮演的角色,那麼人生也就心滿意足矣。
使徒保羅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在我們人生的大戲中,你扮演了什麼角色,演得好不好?
【默想】
請記住:對生命的正確態度始於對生命的尊重,而非得有 神來指示人,否則沒有人能曉得祂的旨意,您以為呢?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12月21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