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法安提阿教會(一) ~
【讀經】使徒行傳十一章19-30節;十三章 1- 3節
【前言】
2023年基督的教會年度主題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立定心志‧恆久靠主】(參腓一:5,徒十一:23),這是聖經所記【腓立比教會】和【安提阿教會】的光景,這兩個教會再加上【非拉鐵非教會】,是基督徒公認的【模範教會】,我們要一起來看這些教會的特點,提醒吾人跟上聖靈的帶領。先從【安提阿教會】來談起。
一、安提阿教會的背景
【安提阿教會】是怎麼樣的教會呢?第一世紀藉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教會就產生了,當時整個地中海共有三座大城。第一大城是【羅馬】,是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第二大城是北非的【亞力山大】城,那裡有人類最早的一座圖書館,是學術中心;第三大城是【安提阿】,在亞洲的最西邊,是當時的商業中心。
目前安提阿仍在,位於敘利亞境內。敘利亞在回教國家中宗教信仰較自由,基督徒占約8-9%。歐亞非三座城在第一世紀是教會史上非常重要的城市。
二、教會興起的環境
教會初成立時,猶太教徒普遍反對耶穌。第一位殉道者是【司提反】,他被用石頭打死,其中一人就是後來成為使徒的【保羅】。司提反殉道後,耶路撒冷的信徒四散,逃避逼迫。
門徒們先往北到【腓尼基】(今黎巴嫩,基督徒約佔40%),再到海上的【居比路島】(今塞浦路斯,基督徒約50%),最後來到【安提阿】。因此,【安提阿教會】是從患難中興起的教會。
三、現代教會開拓的見證
微僕自民國88年起陸續開拓教會,這是來自清楚的異象與迫切的負擔——「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每一處開拓幾乎都是因著一群弟兄姊妹對【查經班】的渴慕,進而產生建立教會的負擔,並在聖靈引導下成立地方教會。
四、大里基督教會的誕生
以民國90年12月設立【大里基督的教會】為例,當時每週一晚上6時至8時於【喜信聖經書院】授課,隨後8點半在【靈泉書房】開查經班。參加者普遍對原教會查經資源不足而靈裡飢渴,半年後大家同感一靈,決定成立教會。教會於90年12月8日舉行感恩聚會,正式設立。
五、成長與轉機
設立後約六年半,因居所在公寓中,福音工作受限,加上成員流動、缺乏專職牧養,教會漸顯荒涼。經交通、禱告與等候, 神興起剛畢業的淑華傳道,並有幾個熱心家庭加入,同心事奉。
96年,蒙 神恩典,購得屬自己的會堂,教會再次振興。
六、主題分享的契機
在獻堂感恩聚會中,微僕即以【效法安提阿教會】為題作分享。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2月 8日清晨
~ 效法安提阿教會(二) ~
【讀經】使徒行傳十一章19-30節;十三章 1- 3節
【安提阿教會】值得吾人效法的榜樣,歸納為五點:
一、在異象上彼此包容的教會
第一世紀從耶路撒冷教會開始受逼迫,然後他們來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安提阿及亞洲、非洲、歐洲很多地方,光是耶路撒冷剛開始在馬可樓上有一百二十個人禱告,四年之後耶路撒冷教會就有十萬人,為什麼?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我們看到原來安提阿教會是在患難中成長的。很多在苦難中成長的小孩特別早熟、適應能力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因為他們在苦難中成長。然而安提阿教會只是在苦難中成長而已嗎?19節下半句『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現在的利比亞),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突然之間這個教會在患難中成長,馬上碰到的問題就是教會分成了兩派:一派人只向猶太人傳福音,這叫【本土派】,因為他們是猶太人,有一種先天的驕傲,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另一派是從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來到安提阿,他們也向希臘人傳福音,這是【外展派】。
這兩派同時在安提阿教會,聖經沒有講到他們有沒有吵架,但是希臘語是當時唯一的共通語言,聖經並沒有說他們產生糾紛或對立,相反的,21節提到『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今天台灣的問題在哪裡呢?難道當時受患難的安提阿跟現在受患難的台灣不一樣嗎?為甚麼台灣是這樣分裂而安提阿沒有呢?反而『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本來教會中就可以有異象不同、負擔不同,但這並沒有關係啊,要思想的是在不同當中,如何讓主跟我們同在,讓信而歸主的人越來越多呢?安提阿教會第一個值得我們尊敬的榜樣就是在異象上彼此包容。異象上彼此包容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主與他們同在。
二、在心胸上無限寬廣的教會
22-26節這段聖經中出現了兩個人物──【巴拿巴】及【保羅】。巴拿巴原來在耶路撒冷教會,但是耶路撒冷教會聽到安提阿教會雖然異象不同卻是能使信而歸主的人增多,所以耶路撒冷教會就派巴拿巴到安提阿教會,因為巴拿巴是塞浦路斯人,他也曾在安提阿住過,去了解為什麼這個教會越來越壯大,為什麼有這麼美好的見證呢?因著巴拿巴去了以後,安提阿教會更興旺了,24節『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這裡提到巴拿巴有三個特質:
(一)第一【他原是個好人】,也就是心腸好、名聲好,常常幫助別人。
(二)第二【被聖靈充滿】,他有 神的靈與他同在。
(三)第三【他大有信心】,他不看表面的環境順逆。
難道他只有這三個特色嗎?不止啊,徒四:36-37:『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巴拿巴】是耶路撒冷教會弟兄給他的名字,意思是【勸慰子】,他很會勸導安慰別人,也就是【輔導專家】,他還是一個願意奉獻的人。所以:
(四)第四個特質【是勸慰子】。
(五)第五個特質【是奉獻給主的人】。
這樣的人當他來到安提阿,他變成安提阿的監督,就如主任牧師一般。25-26節:『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巴拿巴本把教會帶得這麼好,他又去把保羅請來幹什麼呢?他找保羅一起訓練基督徒。保羅太厲害了:
(一)第一:他很有學問,保羅是迦瑪列的學生,迦瑪列相當於當時中央研究院的院長,保羅是迦瑪列最得意的門生之一,等到他再長大一點可能要接迦瑪列的棒了。
(二)第二:新約共27卷,其中有13卷是保羅寫的。
巴拿巴是不是不怕死啊!他請這麼有學問的人來難道不怕取代他的地位嗎?弟兄姊妹當我們想到這裡,我要分享安提阿教會的第二個榜樣就是【心胸無限寬廣的教會】。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2月 9日清晨
~ 效法安提阿教會(三) ~
【讀經】使徒行傳十一章19-30節;十三章1-3節
三、在恩賜上彼此配搭的教會
巴拿巴的心胸及肚量實在很寬廣,他很像施洗約翰。有一天施洗約翰帶了四個學生在約但河上遠遠看見耶穌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講完之後,四個學生就過去跟耶穌打招呼,然後說要改當耶穌的學生,這四個人就是彼得跟他的弟弟安得烈、雅各跟他的弟弟約翰,是耶穌十二個門徒當中的三分之一,也是排名前面的四個人。結果施洗約翰心胸寬大,他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反觀許多人在教會中常希望當領袖,但是難道巴拿巴不知道掃羅那麼厲害嗎?
巴拿巴如何接納掃羅
使徒行傳九章26-30節記載,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掃羅後來與講希臘話的猶太人辯論,雖然勝過他們,但卻遭仇視,只好被弟兄們送往大數。
掃羅本是個逼迫基督徒的人,但他在大馬色路上遇見復活的主,經歷了靈裡的翻轉。三天失明後,在亞拿尼亞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為主作見證。雖然後來返回耶路撒冷,但使徒們皆懷疑他,唯有巴拿巴接納並引介他。
保羅與巴拿巴的配搭
巴拿巴深知掃羅的恩賜,於是主動邀請他來到安提阿。兩人合作一年,教訓許多門徒,使安提阿教會愈發興旺。嚴格說來,後期的發展多半歸功於保羅的教導與能力。
理性與感性的結合
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先寫《傲慢與偏見》,後來又寫《理性與感性》。她是牧師的女兒,擅長描寫人性的特質。事實上,「理性與感性」正代表人格的兩端:巴拿巴是勸慰子,感性十足;保羅邏輯嚴謹,是理性的代表。
保羅所寫的《羅馬書》邏輯縝密,體現其深厚的理性素養。而巴拿巴則以溫暖的輔導特質,成為教會的安慰者。教會需要這樣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彼此配搭。
肢體間的恩賜互補
聖經說:「教會好像耶穌的身體。」有人當眼睛,有人當嘴巴、手或腳,每個肢體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要輕看做表面小事的人,也不應高舉表現亮眼的人。只要我們學習彼此配搭,神的家就能健康成長。
小結
安提阿教會的第三個榜樣就是在恩賜上彼此配搭。他們能容納不同特質、不同恩賜的人,並讓彼此相輔相成。若今日的教會也能做到:
- 異象上彼此包容
- 心胸上寬大無比
- 恩賜上彼此配搭
那麼,我們的教會也將是一個非常美好、蒙神喜悅的教會。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2月10日清晨
~ 效法安提阿教會(四) ~
【讀經】使徒行傳十一章19-30節;十三章 1-3節
四、在愛心上彼此相愛的教會
徒十一:27-30:『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裡。』
安提阿在北邊,南邊的猶太跟耶路撒冷發生大饑荒,結果安提阿教會聽到消息,嚴格說耶路撒冷教會對安提阿教會並沒有甚麼大的幫忙,但是安提阿教會聽說耶路撒冷教會跟猶太等地發生饑荒,他們就【門徒定意】(請注意,不是使徒授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
也許我們會覺得沒甚麼了不起,本來基督徒就要有愛心。耶穌說:『如果有兩三個門徒彼此相愛,就叫眾人看出他們是主的門徒。』但真的要實現的時候或許會有一點挑戰。安提阿教會的第四個榜樣就是【在愛心上能夠彼此相愛的教會】。
1995年美國有一個很有名的獎項是【普利茲獎】,那年的獎項是頒給了【凱文.卡特】,每個人都說他的照片照的真好,他得獎的作品是拍攝一名蘇丹的女孩臉色蒼白看起來快要死掉了,但是後面有一隻禿鷹等著她,我們知道禿鷹是專吃死屍的。
當他領完獎所有接受獎項的人開記者會的時候,有人問卡特現在那個女孩在哪裡呢?那女孩找到她的父母了嗎?卡特無法回答每一項關於那孩子的問題,最後卡特開始哭了,然後他站起來向大家鞠躬,說:「對不起!因為時間短暫,拍完照之後就離開了,不知道那女孩是否還活著?」兩個月後卡特舉槍自殺,因為他無法原諒自己沒有救那小女孩的事實。
會不會有些時候我們也覺得很匆忙呢?可能是無心,可是「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全世界有六十三億人口,據報導有超過十二億人口處於饑餓中,他們平均每天只能花三十一塊錢,然而已成為 神兒女的我們,心中能不能確實生發憐憫的心呢?願意為 神作美好的見證,願意帶給人最大的幫助呢?作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榜樣?安提阿教會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教會,的確是我們眾教會的榜樣。
五、在行動上支持宣教的教會
有位醫生特別提到:現今的世代救人的身體固然很重要,但是救人的靈魂卻更重要。我國前陸軍一位將領曾派駐外將近四年,據說他辦的餐會就來了2100人次,他們所辦的大小型聚會更有無數多場,一個大使多麼辛苦,但是他說每一次他都藉機會傳福音,雖然那個地區很早就有福音傳給他們,但是仍有很多人不信主。
接下來我們要看安提阿教會的第五個榜樣就是在宣教上。
我們讀到使徒行傳十三章,經文講到 神感動巴拿巴跟保羅,安提阿教會的領袖就按手在他們身上差派他們出去宣教。保羅一共有三次海外旅行佈道,第一次花一年五個月,第二次花兩年五個月,第三次花了四年的時間,三次總共有八年的時間,保羅都在海外宣教,先到亞洲然後到歐洲,這三次讓 神的福音被廣傳,但是這八年時間支持他的都是【安提阿教會】。
先是保羅跟巴拿巴,後來是保羅跟西拉,第三次是保羅跟提摩太、西拉一起配搭。也許我們會覺得愛心很重要,但是很多時候更需要的是【宣教】。
吳勇長老已經過世非常多年了,四十幾年前吳勇長老受邀到北歐的芬蘭講道,那是一個很小的教會,只有六張椅子,坐滿約有三十六個人,講完道之後,有人問他在台灣的教會有多少人,吳勇長老回答一堂大約五百多人,不算太大,這個弟兄接著又問:「你們一定派很多人到世界各地宣教」,吳勇長老很不好意思,因為當時一個都沒有派出去,他無法回答只好問:「你們教會那麼小也有派出去的嗎?」
這位弟兄說:「我們教會雖然小,但是一共支持將近一百三十位宣教士在全世界傳道。」吳勇長老當時雖然塘塞過去,但是心中卻惦著這件事,後來吳勇長老回台灣之後與其他幾位牧師組成【中華海外宣教協會】,那大概是民國六十一、二年的事,目前在海外的宣教士大約三百多人。
以前的牧師常常告訴我們:「不要把 神的恩典扣在自己的口袋不拿出來。」最大的恩典就是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死而復活,使我們的人生真的有盼望,真能得到永生。全世界派到海外宣教最多的國家:美國第一名,有兩萬多人;第二名是韓國,一萬多人;第三名是印度,也有一萬多人,印度基督徒人口不到 4%。
台灣關心別的國家的靈魂有多少人呢?安提阿教會真是今天教會的榜樣,也巴不得是我們的榜樣。
【結論】
安提阿教會是個值得我們效法的教會,作個總結,他們是:
(一)在異象上彼此包容的教會
(二)在心胸上無限寬廣的教會
(三)在恩賜上彼此配搭的教會
(四)在愛心上彼此相愛的教會
(五)在行動上支持宣教的教會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2月11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