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生氣是為上策 ~
【故事】
南北戰爭接近尾聲時,南軍的李將軍節節敗退。林肯眼看勝利即將來臨,要求米德將軍乘勝追擊,然而米德將軍卻猶疑不決,遲遲沒有動作,反而花了許多時間和部屬開軍事會議。等到終於要出兵時,南軍早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了。
林肯對這結果大為不滿,至表憤怒,他寫了一封措詞極為嚴厲的信給米德將軍,直述心中的不滿。
各位您或許要問:「米德將軍讀了這封信的反應如何?」答案是:「不知道。」因為他根本沒有收到這封信。林肯寫完信,把它收了起來,並沒有寄出去,直到他遇刺身亡,人們才在他的檔案中發現了這封信。
【回應】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
林肯雖因一時氣憤,寫了這封信,但是他寫完後先擱在一邊,冷靜的考慮寄出這封信的後果,然後決定把它束之高閣。
有人說:【憤怒是吹滅理智之燈的風】,要發一頓脾氣或狠狠出一口氣,其實非常容易,但是代價往往太過昂貴,得不償失。
當然,生氣以至於犯罪是不對的,但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曾想到過,惟一的方法是【不要生氣是上策】?因為我們根本不曉得當如何才能生氣而不犯罪,我們生氣實在是容易犯罪的。主耶穌潔淨聖殿時,祂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祂是因義憤而激動,但我們看祂作出的幾個動作:『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約二:15-16)請注意,耶穌生氣卻沒有犯罪,祂的幾個動作,都不叫「人」受損失──牛羊雖被【趕出】殿去,但還可以再集中起來;銀錢雖【倒出】了,還可以再拾起來;桌子【推翻】了,也還可以再扶正;但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耶穌並沒有將鴿子放出,若是放出,鴿子就不會再飛回來了。由此,我們看見祂在生氣時,實在是不犯罪的。
世上有許多不法的事情被基督徒看到了,是應該站出來大聲的叱責,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該如何叱責?當我們打算不計後果時,常常會遭致可怕的後果,非但無濟於事,反而還要用更大的精力收拾殘局。
羅斯福總統在任內,遇到進退兩難的問題時,總是坐下來,望著書桌上林肯總統的畫像,自問:如果換成林肯,他會如何處理?
【默想】
我們都該學習控制情緒,而不要被情緒控制。耶穌曾經被文士、法利賽人、祭司等詰問,甚至無禮的對待、刻意的激怒,但是使祂得勝的,不是由於祂的憤怒,而是由於祂高度的智慧和化解的勇氣,這是我們該學習和仿效的。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03月09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