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比受更為有福 ~
【故事】
在巴勒斯坦有兩個湖,這兩個湖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其中一個名叫【加里勒亞湖】,水質清澈潔淨,可供人飲用,湖裡魚兒游來游去,清晰可見。
另一個湖名叫【死海】,水質鹹度居世界之冠,也因此沒有魚能生存,湖邊寸草不生,了無生氣,景象一片荒涼,沒有人願意住在附近,因為連周遭的空氣都讓人覺得不舒服。
有趣的是:這兩個湖的湖水,是來自同一條河的河水。
不同的是:一個湖既接受也付出,而另一個湖接受以後只保留。
【回應】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35
世人的心理,都是要【得】,而且得多得少都不夠,就是有天得到了全世界,他還是嫌不夠的。然而基督徒卻不是這樣,耶穌要門徒【捨】,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
耶穌一生就是活在【捨】字內,祂本有天上 神的形像,可以享受屬天的榮華富貴,卻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祂【捨】了屬天的一切,虛己的來到這個世界,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祂本可以降生在王宮內,但祂【捨】去了王宮,反降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匠家庭。祂在世上,本也可憑著超人的聰明才幹,好好的經營一番偉大的事業,但祂【捨】了權柄,反走到鄉村、曠野、海邊和那些漁夫、村夫、病夫、農夫、稅吏、淫婦、寡婦…等生活在一起,天天用祂百般的愛心,教育他們、安慰他們、醫治他們、救贖他們。祂最後還為整個世人,【捨】了祂的性命,接受了被釘十字架殘酷的刑罰。
耶穌因著能【捨】,所以得到父 神的高升;反之,世人一心只是想【得】,最終只得了一口棺木。
【默想】
【施捨才是成功的秘訣,貪得則為敗壞的門徑。】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03月23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