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虔知足是大利 ~
【故事】
商紂王是一暴君,他命人製作象牙筷子,以供他使用。大臣箕子進言:「如果用象牙作筷子,肉湯就不能裝在一般的容器中,而要裝在精緻的犀牛角或玉杯中;如果使用玉杯,就不能用來盛豆汁之類的粗糙食物,必要用牛、象之肉或豹胎等真品。而飲用如此好的食物,就不會穿粗短的衣服,也不會住在茅屋之中,一定要穿錦衣、住瑤樓。如此一來,凡事都講求奢侈,即使傾盡天下的財力也不能滿足了。」後來商朝果然亡國了。
【回應】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 6
保羅在此說明:真敬虔和假師傅的敬虔不一樣。假師傅之所以錯誤,是因為心術壞,貪圖物質上的小利益,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而真正的敬虔,則根本不會貪圖金錢,反倒加上知足的心(指對屬世物質方面的知足)。如果有人說他是敬畏 神的,是敬虔度日的,那麼他就應該沒有貪圖今世財物的心。
『知足』,是指對屬世物質方面的知足,因為提前六: 7- 8節說:『因為我們(過去)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將來)也不能帶甚麼去。(現在)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可見『知足』並不是指靈性方面的自以為是,乃是指對物質方面有知足的心。
假如我們真能過敬虔的生活,對屬世的物質又能知足的話,保羅說:『這便是大利了。』這【大】字乃加強全句的意思,同時也暗示:那些假師傅所貪圖的今世利益,其實不過是些小利也。一個人真正的利益乃是敬虔又有知足的心,而那些壞了心術的人不但得不到 神的喜悅,所貪圖的那些屬世的財利,亦只不過是暫時的,不能長久。
我們都當在主面前有一個省思:是否在我心中有一個慾望已經超過了愛主的心,以致使我又落在另一種捆綁之中?有時我們不自覺的會落在錢財的試探裡──當我的手中較寬裕時,就會買這、買那(多數都不一定是需要的),落入肉體的情慾中;而當我的手頭較吃緊時,又會想這、想那(盡是些不切實際的憧憬),落入思慮的纏累中。求主幫助我們如同保羅一樣,他可以在任何的環境中都【照常知足】。
【默想】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 神的名。』──箴三十: 8- 9
求主使我們對錢財的觀念要很清楚,就能善於管理 神所託付的錢財,否則必會成為錢財的奴僕。
微僕 敏椿 撰文
113年08月09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