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知約拿的信息(上) ~悔改
一、本書的作者:
(一)本書為「約拿」(意「鴿子」,拿一: 1,王下十四:25,書十九:10、13)所寫。他是古時『西布倫地,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
(二)約拿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當耶羅波安二世在位的時候,他曾協助北國以色列收復已失的一部分國土,所說的預言也都完全應驗(王下十四:23-25),他與北國的阿摩司、何西阿,南國猶大的「約珥」、「俄巴底亞」為同時代的先知,他的故鄉「迦特希弗」是一個小鎮,與耶穌在世時的「拿撒勒」很近,因此他和耶穌都是屬於加利利省的先知,可見法利賽人所說『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這一句話,實為謊言(約七:52,太二十一:11)。
二、本書的大要:
(一)本書是舊約十二小先知書的第五卷,在俄巴底亞書之後。
(二)書中記述約拿奉 神差遣,往外邦(尼尼微城)傳達拯救的使命,他違背 神旨的逃走,海中遇到危險的風浪,被大魚吞入腹中的祈禱,悔改後的許願,再次復奉 神命傳達信息,尼尼微人悔改祈求蒙 神的赦免,以及約拿不悅的怒氣,和 神對他的責備教訓,以及恩待外邦人的慈愛憐憫…等,故本書是以【真 神之愛】為主題(拿四: 2、11,珥二:13,詩一四五: 8)。
三、本書的背景:
(一)時地──
1、時間:
本書約自主前 825~ 785年前後所寫。就時間言,除南國猶大先知所著「約珥書」外,是最早的先知書。
2、地點:
於北國以色列所寫。
(二)對象──
乃向尼尼微人呼喊傳道(拿一: 2)。
(三)背景──
1、在約拿作先知時,本國以色列已經久無先知, 神的啟示甚為稀少,可知約拿在北國當時的事工忙碌,而且佔有重要地位;同時東鄰亞述,強鄰壓境,罪惡深重,尤以尼尼微為甚。
2、約拿一旦奉 神之命,前往尼尼微大城傳講悔改赦罪之道,既怕受人藐視不聽其道,又恐因 神恩悔改,國勢強大,而致本國難免更受侵略(這是愛國主義作祟),因此,約拿違命不願前往傳道,而作了一次「逃跑的先知」(逃跑的宣教士)。然而終因受了 神的管教,從死裡得生,復奉命前往尼尼微,宣告 神的信息,使該城上下之人信而悔改,離開惡道,回轉得救。
四、本書的信息:
本書主要信息,是在特別啟示 神的命令,人無法違抗背逆、逃避,至終必須遵行順服,去達成拯救外邦人歸主得救的使命,益以顯示 神不分猶太人與外邦人,一視同仁,顯明 神愛世人之旨,因救恩是出於耶和華。
五、本書的分段:
(一)約拿的違命:第一章
(二)約拿的禱告:第二章
(三)約拿的宣告:第三章
(四)約拿的受責:第四章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7月25日清晨
~ 先知約拿的信息(下) ~悔改
六、本書的預表:
在本書中有許多屬靈的預表,尤其是以先知約拿與基督關係之預表方面最為重要:
(一)預表基督方面──
- 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預表耶穌受死、埋葬與復活,在舊約中只有此處可以預表耶穌第三日復活,並且為主所認定(拿一:17,太十三:40)。
- 約拿先知出自迦特希弗──近拿撒勒,屬加利利省,預表耶穌基督為先知,出自加利利,且比約拿更大(拿一: 1,王下十四:25,太二十一:46,十二:41)。
(二)預表信徒方面──
- 約拿受差遣往尼尼微宣傳 神的話──預表信徒蒙召,奉差遣往外邦傳道,使萬民蒙恩得救(拿一: 1,三: 1- 4,徒十三:46-48,十四:27,羅三:29,可十六:15)。
- 約拿逃避 神命,躺臥沉睡──預表信徒冷淡後退,不肯順服 神命,靈性打盹,軟弱而墮落(拿一: 2、 5,參徒十三:13,太二十六:40、41)。
(三)預表選民方面──
- 約拿是 神所揀選的僕人──蒙召往外邦作見證,預表以色列是 神所揀選的僕人,受 神的指示在萬國中作見證,使萬民蒙恩得福(拿一: 1、 9,三: 1- 4,賽四十四: 1,創二十八:14)。
- 約拿違背 神,被投在海裡受懲罰,性命在大魚腹中得保守──預表以色列悖逆 神,被拋在世界列國的海裡管教,在列國中生命得存留(拿一:15、17,二: 1、 3,耶十五: 4,創四十五: 7,賽一: 9)。
- 約拿後悔,從大魚腹中出來得救──預表以色列悔改後,從列國中歸回得復興(拿二: 6、10,摩八:14-15)。
七、本書的要點:
本書中有好幾件需要說明的事,需要特別留心思想:
(一)先知約拿在本書直接所說的預言只有一處,即:拿三: 4『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
由於這一次的嚴重宣告,使尼尼微人上下信服上帝,悔改蒙拯救。
(二)在本書中提到約帕、他施、尼尼微這三個地方,成為約拿故事始末的經過。
- 「約帕」──為耶路撒冷的一海口,是約拿違背 神命逃跑的起點。
- 「他施」──為西班牙東邊境內的一座城,是約拿想要逃避 神命的終站。
- 「尼尼微」──位於底格里斯河之東,為亞述帝國之首都,是約拿奉神之命前往宣講信息的地方。
(三)約拿首次違背 神命,不肯奉差遣去尼尼微傳道(一: 1- 3),其主要原因,他是一個愛國先知(四: 1- 2),深知尼尼微是亞述京城,亞述為當時的一等強國,是曾經入侵以色列的仇敵,深恐強鄰壓境,祖國要被滅亡,他為了愛國,寧願目睹尼尼微人因犯罪而受審判,以致毀滅,不願看見他們因悔改而蒙 神赦罪,所以不肯順命傳道,作了一次逃跑的先知。
(四)由於尼尼微城人,上下回頭離開惡道,被擄時間得以延緩,至主前 607年,亞述遂亡於巴比倫,前後約 300年之久。
(五)本書中所記有約拿被大魚(原文為大魚或海怪)吞下吐出的神蹟,常為一般不信者所批評,認為它只是一個比喻、寓言,毫無歷史背景之虛構故事而已。但由王下十四:25節經文,證明確有約拿其人,並且耶穌曾作過見證,並把尼尼微人的悔改,以及末日的審判相提並論,引為事實之言(太十二:39-41),使人深信無疑。
(六)『救恩出於耶和華。』(拿二: 9),這是本書主要信息之一,人到盡頭才容易相信接受這一句話,其背後所要成就的事實。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三: 2)這是作傳道者極應注意的事,不可忽略。
(七)約拿在書中屢次提到『耶和華』的名字,如他躲避耶和華,敬畏耶和華(一: 3、 9),禱告耶和華、想念耶和華(二: 1、 2,四: 2,二: 7),救恩出於耶和華(四: 2),他雖曾墮落後退,但與 神在靈裡的關係,仍然十分密切。
(八)約拿認識知道耶和華是有恩典,與先知約珥所宣佈的屬性完全相同(珥二:13)。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7月26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