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知那鴻的信息(上) ~
一、本書的作者:
(一)本書為伊勒歌斯人「彌迦」(意「安慰」或「憐憫」)所著(一: 1)。時當「希西家」在位的時候(王下十八: 9-13),他與猶大國以賽亞、彌迦、西番雅為同時代的先知,其身為北國人,卻在南國說預言,可見他是一個順服 神的人。
(二)關於那鴻的故鄉「伊勒歌斯」,是在加利利的一個小村靠近「迦百農」(其意即「那鴻之村」或「安慰之鄉」──太十四:13,路四:31),那鴻可能住在迦百農,或是此城的創建人,因此而命名為「那鴻之村」。迦百農是耶穌時代傳道工作的中心,如果此處是那鴻的故居,則他與約拿和耶穌,同是屬於加利利省的,那鴻可能是因當時亞述的侵略和北國十個支派的放逐,而逃到南國猶大之地,住在耶路撒冷,於是成為猶大國的先知。
(三)先知「那鴻」的意思是「安慰」,又作「報復」。所以在他所傳的豫言中充滿了「安慰」和「報復」。對於受壓迫的百姓, 神藉先知給予安慰;反之,對於殘忍、兇暴的亞述,則給予報復。
二、本書的大要:
(一)本書是舊約十二小先知書的第七卷,在彌迦書之後。
(二)書中論到 神為公義、威嚴審判之主,對猶太人之勸慰與恩待,敘述尼尼微之罪狀,並預言將因其罪惡受到刑罰而傾亡之景象,至為深刻悲慘而淒涼。
(三)本書題及尼尼微有10次之多(一: 1、 8、 9、12、14,二: 1、 6、 8,三: 7、 8),是以尼尼微的傾覆為主題,與約拿書所敘述尼尼微的悔改,成為一種強列的對比:
1、約拿(B.C.785)所傳的信息,是出於「 神的恩典」;那鴻(B.C.630)所傳的信息,是出於「 神的刑罰」。
2、這二位先知所說的預言,前後相隔約 150年(B.C.785-630),皆以「尼尼微」的事為主,那鴻所說的預言,在一百年後(B.C. 607年),全部都應驗了。那時巴比倫王把亞述消滅無存,由此可見本書所記之預言之準確性,在眾先知書中,為極有價值的一卷書。
(四)那鴻和約拿同為對尼尼微城發預言的先知;一來可見尼尼微城的重要性,二來也可看出二位先知所說的預言有著極大的對比性、象徵性和啟示性。
1、在對比性方面:
- 約拿所傳的預言是恩典與悔改的信息。
- 那鴻所傳的預言則是罪與刑罰的信息。
2、在象徵性方面:
看看尼尼微城的光景,想想台灣的現況,怎不叫人嚇得一身冷汗?
3、在啟示性方面:
那鴻書一章 7節中清楚的告訴我們當如何投靠祂,得著救恩與盼望。
三、本書的背景:
(一)時地──
1、時間:
本書約自主前 663~ 607年間所寫。那鴻寫本書的時間,在三: 8有個線索可尋,即是在挪亞們失陷之時,挪亞們是埃及的名城,是膜拜亞捫神的中心,而據歷史考證,挪亞們是被亞述王亞索巴尼普所攻陷,時為B.C. 664年左右,那鴻就是在這事之後不久寫本書的。
2、地點:
寫於猶大國。
(二)對象──
主要的對象是尼尼微人,藉以警戒 神的選民以色列人(一: 1、9、12、15)。
尼尼微位於底格里斯河上游,為英雄寧錄所建。(創十:11-12)亞述帝國於主前第九世紀興起建為首都。該城固若金湯,城分內、外兩層,外城約長卅哩,共有五層城牆(牆高一百呎,城樓高一百廿尺)及三層護城河。與巴比倫軍作戰二年之久,仍未能攻破,但當 神施行審判時,尼尼微所誇口的屏障都變成它的致命傷,他們幾十年所積存的金銀財寶,都在一天之內被巴比倫軍搶掠一空。
(三)背景──
- 那鴻在猶大王希西家王年間作先知,那時亞述強盛,兇殘暴虐,北國以色列已遭擄掠,南國猶大復致孤立,加以政治失修,宗教冷落,社會國民道德日漸腐敗,同時列強逼近,國勢危殆,即連近東各民族,對之無不恐懼戰競,眼見埃及又被亞述擊敗(B.C. 714年,參賽二十章) 。
- 那鴻在此時期情況下,起來身負先知之責,受 神默示,安慰 神的百姓,勿懼勿憂,振奮圖強,仰賴 神恩,並且告訴我們,對於頑敵罪惡深重的亞述,審判即將臨到而滅亡。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7月27日清晨
~ 先知那鴻的信息(下) ~
四、本書的信息:
(一)那鴻書主要的信息,就是「尼尼微的毀滅」,與約拿所敘述「尼尼微的悔改」是一強烈的對比。尼尼微人早已從先知約拿的口中知道耶和華是『不輕易發怒』(拿四: 2),這與他們亞述神祇的兇惡成了強列的對比,故他們就從 神的先知接受了 神的愛,他們悔改了。但過了不久,他們又忘了,而且變得比以前更邪惡,書中提及「尼尼微」一名在短短的三章中竟有十次之多。在這十次對尼尼微的大聲疾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先知那鴻如何伸張 神的公義和祂的審判。現在 神要藉著那鴻先知來向他們宣告:『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 神』,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向祂的敵人施報,向祂的仇敵懷怒(鴻一: 2)。
(二)本書論到 神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其主要信息,乃在預言尼尼微因罪惡受罰的結局,是傾覆而滅亡,以及投靠 神者在患難中的保障(一: 2- 7、12,二、三)。
(三)本書一: 3『耶和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即是本書最重要的信息所在。
五、本書的分段:
●若以兩部分來區分:
(一)審判的主:描寫 神的屬性及工作。一: 1- 7
(二)審判
- 判決──一: 8-14
- 勸勉──一:15
- 景像──二章
- 確實──一三章
●若以三部分來區分:
- 論 神為審判之主:一章
- 論尼尼微之沒落:二章
- 論尼尼微之刑罰:三章
六、本書的預言:
本書除預言尼尼微行將毀滅之外(一: 9,二: 6- 7),並論及基督傳福音之預言(一:15),和論基督二次降臨末世光景之預言(二: 4),讀者須留心思想之。
七、本書的要點:
(一)先知那鴻的意思是「安慰」又作「報復」,可見在他所傳的預言信息中,就是充滿了這兩方面的內涵,例如:對於受壓迫困苦的百姓, 神就藉這位先知給予他們安慰;對於兇殘暴虐的亞述,就要給予報復(一: 2、12、13,二: 2、 9)。
(二)尼尼微的罪為其傾亡的主要原因。
- 其罪對人方面,是邪惡、流血、好戰、淫行(一:11,三: 1,二: 3、 4,三: 2、 3,三: 4)。
- 對 神方面是攻擊 神,崇拜偶像(一: 9、11、14)。在 神看來,無論是崇拜偶像和攻擊猶太人,就是等於攻擊 神,因此 神要審判刑罰他們,以致滅亡。
(三)耶和華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因祂是忌邪的 神,施報的 神,又是慈愛的 神,是萬軍之 神(一: 2、 7,二:13,三:15)。
3、在本書中將這位公義之 神的屬性完全的顯示出來,使我們心存敬畏,不敢不正。
(四)挪亞們是埃及堅固的京城(三: 8、 9,參耶四十六:25,結三十:14-16),是崇拜亞捫神的城,曾被亞述王亞索巴尼普所攻陷,時在B.C. 664年,因其罪惡滿盈,受到 神的刑罰,先知那鴻在預言中,以此城作為例證,來警告尼尼微城,將有同樣的糟遇(三:11-19),在他發出預言後二十年,果然這座亞述帝國首都罪惡之城尼尼微,就被巴比倫軍隊入攻而毀滅了。
(五)那鴻在本書所寫的信息中,曾有六次向尼尼微作悲感的發問,表明先知心中因尼尼微的遭遇,而充滿了悲痛(二:11,三: 7、 8、19),尤其三章19節說到:『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國家因罪刑罰如此,個人亦然,吾人引為警戒。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7月28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