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主門徒三類型(一)~(三) 作主門徒三類型(一)~(三)
  • 【心靈小品】

~ 作主門徒三類型(一) ~

    「使萬民作主門徒」這是福音大使命(太二十八:19-20),我們特別要從路加福音九章57-62節來看主耶穌對三種不同類型門徒的帶領。

一、第一類型的門徒──文士主動的跟從:(57-58節)

 (一)『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57節)

★對文士談【十架的跟隨】。

  1、從馬太福音八章17節看見,這一個人乃是『文士』,就是舊約聖經學者;他不是蒙主呼召,而是自動自發的前來。

  2、這個文士代表「宗教徒」,基本上是敵擋主的;他向主表示,無論到何處都願跟隨主。

  3、他可能是因見到主耶穌會醫病趕鬼,想要從祂得些神奇的能力,期在宗教界中出人頭地。

 (二)『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58節)

  1、人能主動跟隨主本是好事,何況還是一個受過教育的文士!但這個人『跟隨』的動機不單純,他不是真正跟隨主走十字架的路,只在於要得地上的東西(名、利、權、財、學問、尊榮等),簡言之,只為得那短暫的罪中之樂,只是想要得到人的尊崇而己。

  2、主到地上來的目的,祂所要給人的完全不是這些東西,祂乃要人注意並得著那永恆、屬靈的豐富與滿足。為達到此目的,有時對羈絆人的屬世事物,需要厲害的對付(捨棄、拆毀、挪去、打碎)。所以,主耶穌針對文士的光景,對他有個別、適時的帶領,要他靠主對付這個裡面不乾淨的意念和貪圖。

  3、『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有二意:

   (1) 就名詞言:形容主耶穌在地上沒有物質(枕頭)的享受。

   (2) 就預表看:表明主耶穌在地上沒有安歇的地方;受苦乃是祂為人生活的記號。

 3、本節提醒:

   (1) 主的話是表明:連動物在地上都有棲息的地方,但主耶穌為了遵行  神的旨意,卻要犧牲最基本的家庭生活。主說這話,不是要博得人的同情,乃是要指給我們看見,跟從主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反而會受到相當的苦。

   (2) 這地上是棄絕主、叫祂無處安身的;而今主所求於我們的,乃是使祂因我們的信,能夠安住在我們的心裡(參弗三:17)。

   (3) 人若自動要求跟從主,主就要他考慮代價的問題,因為若出於天然的熱心或不純的動機,終必因代價而卻步。

   (4) 當我們有跟從主的心願時(57節),必須抱定決心,為著主的緣故,就是犧牲家庭生活的溫馨與享受,亦在所不惜。

   (5) 在時空中,狐狸有洞、飛鳥有窩,世人都有產業,唯有人子連枕頭一點兒(一席之地)都沒有,祂外面沒有產業、沒得享受。藉此向文士表明,走生命路是沒有任何享受可言,別想得著外面的東西。

★主對我們每一個人,也常常有這樣「修剪」式的帶領(約十五:2)。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8月18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作主門徒三類型(二) ~

二、第二類型的門徒──主對門徒的呼召:(59-60節)

 (一)『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59節)

★對門徒談【生命的跟隨】。

  1、主耶穌呼召一個門徒來跟隨祂,此人說容他先回去埋葬他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  神國的道。』

  2、一般人認為主這話有悖倫理觀念,無法令人接受。其實從別處聖經來看,主不是叫人不要埋葬父親;反之,孝順父母,是人在  神面前蒙福之道。

  3、猶太人非常重視殮葬親人,認為是為人兒女者神聖的責任,其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任何宗教義務,遇葬事時可以把宗教規例押後。安葬死者,也是合情的理性舉動(創二十三: 4,二十五: 8-10,申三十四: 5- 8)。所以,可以斷言主在此不是叫人不要埋葬自己的父親。

  4、『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這是當時的諺語,意即養老送終。那個門徒的意思是說,他想要先對家人盡自己為人子的義務,然後才來跟從主。

    主說這話的意思可能有二:

   (1) 要對付老舊的情感問題──

    當人的感情與  神的旨意衝突時,要放下人的情感,接受  神的帶領(割愛的心);一個真正愛  神的人絕不會不愛父母、不盡孝道的。不過有時候不隨俗,不照傳統那樣的搞表面而已。

   (2) 世界的事永遠辦不完的──

    主的意思是:要跟隨主的人,對世界的事,只可採取「輕看」(『任憑』)的態度,能顧多少就顧多少,過不了的就讓他去罷,反正世界的事總會有人去搞的。故這裡所說『死人埋葬死人』,第一個死人是指「活死人」(即世人),第二個死人是指身體死了的人。

  5、全世界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的,不過都是在作預備死、進入死、要滅沒在死裡的工作。有的已滅沒到半身,後者埋葬死者,後後者又要埋葬後者。簡單的說,人若沒有基督,就只不過都是在為死作工,最後就像蠶一樣的作繭自縛,把自己作到死亡裡面。所以主的意思是告訴那個門徒,這些死亡的工作,最好讓那些喜歡死的人去從事吧!你來跟從我,乃是從事先叫自己生命永活、也叫別人生命永活的事!因為在天國裡沒有埋葬死人的事,在天國都是在基督裡歡喜快樂的。

  6、本節提醒

   (1) 被主呼召有特別身份的人,在這時候沒有辦法跟上。『主,容我先』,他這話乃自相矛盾,是『主先』?還是『我先』?既然稱呼主為主,就須尊重主的意思過於自己的意思。

   (2) 把自己的事情擺在第一,而把跟隨主服事祂的事情擺在後面,這乃是今日基督徒最常見的現象。

 (二)『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  神國的道。」』(60節)

  1、『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

   (1) 前面一個『死人』是指「靈裡」死了的罪人(弗二: 1、 5);後面一個『死人』則是指「肉身」死了的人;即活死人(靈死了的人)去埋葬體死了的人。

   (2) 主在這裡的意思,不是要我們 神國子民一點都不照顧地上家庭的需要。主的意思乃是說,我們不該等到屬地的事務都辦妥了,然後才來跟從主。

   (3) 等辦完世界的事再來跟隨,其實世界的事是永遠無法辦完的,所以對世界的人情世事,只好『任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求  神憐憫。

  2、本節提醒

   (1) 主對前一個自動要求跟從祂的人(文士),要他坐下來計算代價(參57-58節);而對這已經蒙召有意退從的門徒,卻鼓勵他向前。可見跟從主(或說「作主門徒」),最重要的乃在於有沒有主的呼召,不在於我們有沒有意願。

   (2) 凡是認識了生命真諦實意的人,都是把遵循主的命令放在首要的地位,而不讓次要的事務妨礙對主的事奉。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8月19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作主門徒三類型(三) ~

三、第三類型的門徒──門徒主動的跟從:(61-62節)

 (一)『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61節) 

★對門徒談【專一的跟隨】。

  1、『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

   (1) 此人雖主動要跟從主,但卻有附帶『條件』,他要先去辭別家裡的人。

   (2) 『辭別家人』乃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禮貌,有事辭別家人,打個招呼,也是常人之情,可免家人擔憂。但主講這話一定別有靈意。

   (3) 自己想要事奉主,卻又遲延服事,常立志卻做不出來,因為要『辭別家裡的人』。

  2、本節提醒

   (1) 我們跟從主,往往要面臨一個抉擇:是『主』重要呢?還是『家人』重要呢?

   (2) 耶穌說,我們若愛父母、兒女過於愛主,就不配作主的門徒(太十:37)。

   (3) 當主呼召我們的時候,我們若不立即決志獻身跟隨祂,恐怕以後就永遠再沒有機會跟隨祂了。就像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燔祭,他並未與家人商量,辭別家人。保羅責備加拉太人,『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往往家人的意見會成為與  神之間的攔阻。

   (4) 即便是最起碼的禮儀,如果放在「立刻和完全順服主」的前面,這也是錯誤的。

 (二)『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  神的國。」』(62節)

  1、主耶穌曾作過木匠(可六: 3);按傳說,祂擅長製造犁柄和軛等耕田的工具,故祂對犁和軛相當瞭解(參太十一:29-30)。

  2『手扶著犁向後看』──

   (1) 古時用犁耕田,前有牲口拖拉,農夫雙手扶著犁,定睛注視犁的前頭,不可回頭向後看。因一回頭,犁便會傾斜,以致耕出歪斜的犁溝;同時,犁頭也可能因此下得太深,以致牲口無力繼續往前拖拉。

   (2) 『犁』──指我們的事奉工作;基督徒的手一旦扶著了犁,從主領受了託付,我們就不可以再往後看,不可在主之外另有顧慮了。

  3、本節提醒

   (1) 手扶著犁向後看,耕的必不直;作主工必須全心全意,不可讓世事世務來連累牽掛。

   (2) 我們一旦接受主的呼召,就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瞻前顧後的人,一定不能作好主工。

   (3) 若看準了主是目標,就不要三心二意,如同耕地的農夫,他若是有盼望收成,那麼在耕田的時候,一定是看著犁頭對準犁標,如此田地種出來的作物才會正常、豐富。

   (4) 主的意思是,當你有聖靈的啟示、感動,要遵行主的旨意時,你不能找不愛主的家人親友去商量、去尋求他們的看法。你若這樣作必會叫你百分之百的不能跟隨主。他們會變成你的礁石、絆腳石。

    應該像個耕地的人,眼只看著犁標和犁頭,那樣耕出來的犁溝才會直、才會深。照樣,基督徒何時把專一的點從主身上離開時,你在屬靈的事上就要發生彎曲錯謬了。

   (5) 『手扶著犁向後看』──代表與世界分不清,也是律法的基督徒,害怕刑罰,既在世界裡不敢享受,而在基督裡也不能享受。此種人是:

    甲、對世界難分難捨──沾染世俗。

    乙、對上帝半信半疑──心懷二意。


   微僕 敏椿 撰文

 110年 8月20日清晨


© 2023真善美協會 404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 (04)2202-2002
版權所有,若非事先經權利人及本網站授權,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及編輯。如需聯結合作,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