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和耶穌不同 ~
【故事】
當孔子晚年時,因他的道不能行,心中憂傷。一天孔子在一條河邊散步,望著一去不返的河水嘆息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篇)」孔子因為覺得人生易老,從天上、從地下都沒有得到特別啟示,所以不免從心中湧出悲痛的呼聲說:「我就這樣完了嗎?」
這事以後,孔子在有一天的早上,拖著拐杖在門外散步;他一面走一面輕聲幽唱著:「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唱完了,進到屋裡。他的學生子貢驚奇孔子如此的哀歌,復問他說:「泰山其頹,則吾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安放?夫子殆將病也。」孔子答道:「夫明王不興,天下其誰宗予,予殆將死也!」此後孔子病了七天就死了。(禮記檀弓)
【回應】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 7
這位至聖先師孔子,他曾刪詩書、訂禮樂、著春秋、贊周易,最後也留下不朽的文化遺產。他晚年又廣收門徒,有弟子三千人,學術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孔子如此的成就,不僅在當時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是古今中外也沒有幾人能出其左右的。照理孔子應該非常滿足,非常快樂,更何況他到七十三歲才壽終正寢平安過世,可以說是福壽雙歸。但是,孔子最後的遺言,卻是那麼悲哀憂傷,成了悲觀主義者,而他也把這種悲觀思想傳染給了他的學生;並且歷代以來一切的儒家學者幾也都是悲觀者。
中國古文有三篇抒情文是最好的,那就是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諸葛亮的「出師表」,但這三篇都是賺人熱淚,令人心情沈重的文章。再如眾人熟知的詩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多麼和樂有生機!但是下面兩句接著就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馬上是一片狂風暴雨,殘花敗葉的淒涼景象。又如名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滿是孤獨滅絕,無依的老人在滿天風雪、全地冰凍的小河中獨自釣魚,何等淒涼啊!
為何世人無論他是何等地位,有何成就,都是悲觀呢?因為他們的指望只有這極苦的現世人生,自然會如此。
反觀救主耶穌,如果按人來說,祂出生於貧賤且勞苦的木匠之家,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在世只活了三十三歲,最後被人釘死在十字架,祂不但是「短折」也是「凶死」。但是祂沒有發過一句怨言,也沒有說過一句喪氣的話。祂求上帝赦免那些釘死祂的人;祂斷氣以前說:『成了。』那麼寬厚、仁愛、雄壯、偉大的宣告。祂也實在成就了拯救世人的大功。祂從死裡復活後對門徒說:『我要常與你們同在。』多麼充滿希望和喜樂,而又真實的應許!因為救主耶穌原是生命的主,是喜樂的泉源,凡信祂的人也都得了這種救恩。歷代以來,凡信主的人,也都可以作像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四章 7節如此喜樂而勝利的宣言。因為我們不但知道有永生,而且經歷了永生生命的豐富。這就是基督徒與其他信仰最大不同的地方。也是【救主】與【聖人】(【教主】)完全不同的地方。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11月 4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