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中的兩盆水(上)~(下) 新約中的兩盆水(上)~(下)
  • 【心靈小品】

~ 新約中的兩盆水(上) ~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七章24節,約翰福音十三章 5節

【前言】

    舉凡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在最後的逾越節晚餐時,在約十: 5,主耶穌提了一盆水為門徒洗腳,為謙卑服事立下榜樣。另外,不久以後,在太二十七:24,彼拉多同樣提了一盆水,但使用的動機和目的卻不同。彼拉多使用這盆水洗自己的手表明無辜;成為今天許多殺人不見血的先驅。

    我們要藉著主耶穌和彼拉多各使用【這一盆水】的區別,來思想我們該如何從【這一盆水】學到正面的教訓。

一、彼拉多的這盆水

    我們先一起來看彼拉多的這盆水。請看太二十七:24。這節經文說:

    『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罷。』這是怎樣的一盆水呢?這盆水真的能夠洗下彼拉多滿手的血腥,而把血腥的罪流到猶太人身上嗎?我們從其中又該學到什麼教訓?

 (一)彼拉多這盆水的成分──

    若我們參考約翰福音相關的經文,我們讀到彼拉多在約十八:38;十九: 4;十九: 6三次向控告耶穌的猶太人宣告說:『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不只如此,彼拉多在約十九:10又向主耶穌說:『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既然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什麼罪來,他又有權柄釋放耶穌,那他應該做的豈不是正確運用權柄釋放查不出罪來的耶穌嗎?但結果如何呢?約十九:16說,彼拉多把耶穌交給控告耶穌的人去釘十字架,不只如此,約十九:19彼拉多還用一塊牌子,寫上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罪名,這罪名就是「猶太人的王」。對猶太巡撫彼拉多來說,「猶太人的王」所代表的罪名就是反抗羅馬帝國的政治犯,按照當時羅馬的法律,這是要被處以釘十字架的死刑。彼拉多不是三次當眾宣告,『他查不出耶穌有什麼罪來』嗎?為什麼卻給耶穌一項死刑的罪名呢?

    從約十九:12來看,那是因為彼拉多害怕了。他怕什麼呢?猶太人在約十九:12對彼拉多喊著說:『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該撒的忠臣。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該撒了。』猶太人這句話告訴彼拉多,如果你釋放耶穌,我們一定聯袂上告該撒,告你對該撒不忠。因為耶穌以自己為猶太人的王,明明背叛該撒,你卻判他無罪。一旦猶太人聯袂上告該撒,告彼拉多對該撒不忠。該撒作為羅馬皇帝,最忌諱的莫過於有人反叛他。猶太人一旦對該撒說,耶穌在猶太自立為王,彼拉多卻判他無罪。該撒一定要派人抓彼拉多,甚至將彼拉多處以死刑。

    可見彼拉多將耶穌交給猶太人去釘十字架,原因就是為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官位、和利益。可是他又明知耶穌無辜,將耶穌釘十字架,良心又覺得不安。因此他『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罷。』

    彼拉多這盆水,表面是水,其實這盆水的成分包括:貪生、貪官、貪利、犧牲無辜、違背真理、假裝無辜、懦弱無能。

 (二)彼拉多這盆水的結果──

    彼拉多用這樣的一盆水洗自己的手,有沒有洗淨他滿手的血腥?並使這血腥流到猶太人的身上?彼拉多雙手放入盆中一洗,洗出什麼結果呢?

 1、他這一洗,洗掉的不是自己的罪,洗掉的乃是自己那未泯的良心;洗掉的乃是『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這事實;洗掉的乃是為無罪者申冤的權柄;洗掉的乃是人間的真理與公義;洗掉的乃是自己的人格,也洗掉自己得救的機會。

 2、他這一洗,將猶太人內心對耶穌的嫉妒(太二十七:18)助長成兇殺的暴行,導致將耶穌釘死十字架。這一洗,本想表明無辜,想不到卻證明自己就是劊子手。

 (三)彼拉多這盆水的教訓──

    那麼彼拉多這盆水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教訓?從以上的說明,我們看到彼拉多這盆水代表著人性的自私:為著自己的利益、官位、肉身的生命,一個人可以昧著良心、顛倒事實、踐踏公理、出賣人格、甚至不要永生。如果我們不謹慎提防彼拉多的這盆水,我們一旦遇到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試探時,自私的人性,輕一點難免像腓立比會友貪圖虛名(腓二: 3),像哥林多教會『結黨紛爭』(林前一:10);嚴重的話,則難免像帖撒羅尼迦教會『以惡報惡』(帖前五:15),或像加拉太教會『相咬相吞』(加五:15),也像雅各書的讀者『爭戰鬥毆』(雅四: 1)。

    讓我們一起棄絕彼拉多的這盆水,來就主耶穌的這盆水。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7月31日清晨

  • 【心靈小品】

~新約中的兩盆水(下) ~

【經文】:馬太福音二十七章24節,約翰福音十三章 5節

二、主耶穌的這盆水

    主耶穌的這盆水究竟是怎樣的一盆水?這盆水帶出什麼樣的果效?這盆水又留給我們什麼寶貴的教訓?

 (一)主耶穌這盆水的成分──

    請看約十三: 5。這節經文說:耶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主耶穌這樣做,是自己主動去的,因此這盆水所含的第一種成分是【主動】。

    我們知道,幫客人洗腳是奴僕的工作,主耶穌是最後晚餐的主人,卻奴僕的工作,可見這盆水所含的第二種成分是【謙卑】。

    二千年前猶太人腳上所穿的是涼鞋,當時路面未鋪柏油,因此人們的腳沾滿泥土,除非甘心,否則洗腳就是苦差事。所以這盆水還含這【甘心】的成分。

    約十三: 5指出,主耶穌不只洗門徒的腳,洗完之後,還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用手巾把腳擦乾』這動作表明洗腳者存著【尊重】的心態來服事,【尊重】正是這盆水所含的第四種成分。

    從以上的說明,我們看到主耶穌這盆水,表面是水,其實這盆水代表著:以【主動】、【謙卑】、【甘心】、【尊重】的心態來服事我們的弟兄。

 (二)主耶穌這盆水的果效──

    主耶穌用這盆水來洗門徒的腳,帶出什麼果效呢?

  1、主耶穌這盆水洗淨了門徒的腳

   (1) 十二使徒人人有一隻爭權奪利的腳,可十:35-37說:『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可十:41記載另外十個門徒的反應說:『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主耶穌這盆水把爭論誰為大的那隻腳洗淨了。在使徒行傳一至十二章的事奉裡,再也看不到爭論誰為大的那一隻腳。

   (2) 猶大那隻腳是一隻同桌腳踢的腳(約十三:18),主耶穌這盆水把這樣的腳洗淨了。也就是把他從十二使徒的名單中洗掉他的名。猶大出賣耶穌,被馬提雅遞補之後,十二使徒在使徒行傳一至十二章的事奉,再也看不到同桌腳踢的現象。

   (3) 彼得有一隻顫抖懼怕的腳,面對危險時,因懼怕顫抖而三次不認主(約十三:38)。主耶穌這盆水把彼得那隻顫抖懼怕的腳洗淨了,他在司提反殉道、耶路撒冷教會大遭逼迫之際,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留守在耶路撒冷教會,餵養主的羊(徒八: 1)。

 2、主耶穌這盆水洗出了「彼此相愛」、「合而為一」

    主耶穌這盆水不只把門徒的軟弱洗乾淨了,更洗出了門徒【彼此相愛】(約十三:31—十五:13的主題)、【合而為一】(十七章代禱的重點)的見證。

   (1) 使徒行傳記載使徒們「同心合意」恆切禱告(徒一:14、四:24)、配搭事奉(徒五:12)。

   (2) 彼得:他在彼前五: 5- 6勸勉弟兄姊妹『謙卑束腰,彼此順服』。『謙卑』是這盆水所含的第二種成分,這成分在彼得身上彰顯出來了。教會人人果真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腓立比書二: 1— 3指出,消極方面,教會必沒有結黨紛爭,也沒有貪圖虛浮榮耀的事;積極方面,弟兄姊妹也必透過「謙卑束腰」的勸勉、安慰、交通,而在意念上彼此順服、同心合意。

   (3) 約翰:在約翰壹書一再勸勉弟兄姊妹要『彼此相愛』(約壹三:16-18;四:11-12)。弟兄姊妹果真『彼此相愛』,必能實踐加拉太書六: 1- 2所說的,『用溫柔的心把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挽回過來』;又能與弟兄姊妹『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

    主耶穌這盆水真是洗淨了門徒腳上的污穢,洗出了一雙【彼此相愛 】、【合而為一】的腳。

 (三)主耶穌這盆水的教訓──

    那麼主耶穌這盆水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教訓?從以上的說明,我們看到主耶穌這盆水代表著自我犧牲的愛:主耶穌因愛放下夫子的身段,甘心、謙卑服事人。如果我們效法主耶穌這盆水所代表的精神彼此洗腳,也就是以同甘共苦的心,彼此洗去我們人性的軟弱,洗去個性的軟弱,洗去意見不同的心結,洗出一雙雙踏上「彼此相愛」、「合而為一」路上的腳。正是主耶穌留下這洗腳的榜樣,並要我們「彼此洗腳」的真諦。


【結語】

    同樣是【一盆水】,彼拉多用來洗自己的手表明無辜,卻洗掉了自己那未泯的良心;洗掉了真相,洗掉了真理與公義,也洗掉了自己的人格。卻洗出了膽怯、仇恨、和血淋淋的爭戰鬥毆。

    主耶穌卻用這盆水,洗去了人性的軟弱,洗出了一雙雙潔白的雙腳,走出一條「彼此相愛」、「合而為一」的見證大道。願我們善用這盆水,在肢體生活互動中邁向成熟。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8月 1日清晨


© 2023真善美協會 404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 (04)2202-2002
版權所有,若非事先經權利人及本網站授權,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及編輯。如需聯結合作,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