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蒙召與事工(一)~(三) 基甸蒙召與事工(一)~(三)
  • 【心靈小品】

~ 基甸蒙召與事工(一) ~

經文:士師記六章 2-16節

【前言】

    雖然以色列的士師時代(共有 450年)算是歷史上的暗淡期,但其中卻仍有不少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例如【大能的勇士基甸】,關於他的蒙召與事工,卻是我們一點都不陌生的,因為台灣有一個專門贈送聖經的機構叫作「基甸會」。

    但士師基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神使用他成就了什麼事呢?他的一生,蓋棺論定的評語又是什麼呢?他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效法的榜樣或警惕的鑑戒呢?以下我們要從三方面來認識士師基甸,來學習  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

一、基甸蒙召的背景與使命:

    基甸在士六:15自我介紹時,說:『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但耶和華卻選召他,成為以色列的士師。究竟  神在什麼背景下選召基甸?又賦予他什麼使命?

 (一)蒙召的背景──

    根據士六: 2- 6和六:10,我們看出上帝選召基甸成為以色列士師的背景有二:

  1、以色列人深受來自東方米甸人和亞瑪力人的逼迫:(六: 2- 6)

    這種逼迫主要是毀壞以色列的土產(六: 4)、牛、羊、驢(六: 4),以至以色列人極其窮乏。

  2、以色列人叩拜西方亞摩利人的神巴力:(六:10)

    以色列人之所以受到東方米甸人和亞瑪力人毀壞土產、牲畜,以極其窮乏,那是因為以色列人不敬畏耶和華,反而叩拜西方亞摩利人的神明巴力。

      神就是在以上二個背景下,呼召基甸,成為以色列的士師。

 (二)蒙召的使命──

    在以上二個背景下,  神呼召基甸,成為以色列的士師,為的是賦予他什麼使命呢?

  1、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手(六:14-15)

    從六:14-15來看,  神呼召基甸,為的是要與他同在,好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使以色列人能有土產、牲畜,生活改善。這是  神賦予基甸的第一項使命。

  2、拆毀巴力祭壇,為耶和華築壇(六:25-26)

    由於以色列人受米甸人和亞瑪力人毀壞土產牲畜的根本原因在於以色列人不敬畏耶和華,反而叩拜亞摩利人的神明巴力。這原因不除去,受逼迫就不會消失,因此  神呼召基甸,還賦予他第二項使命,那就是拆毀巴力的祭壇,砍下壇旁的木偶,然後為耶和華築一座壇。換句話說,帶領以色列人,恢復對耶和華真  神的敬拜,是基甸所承受的第二項使命。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8月 5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基甸蒙召與事工(二) ~

經文:士師記六章 2-16節

二、基甸蒙召的掙扎與得勝:

    面對  神的呼召,基甸有什麼回應呢?根據士六:17-七:14這段記載,基甸心裡充滿懼怕和懷疑。從哪裡看出來呢?從耶和華連續給了他四項證據,可以看出他的懼怕:

 (一)懼怕與掙扎──

      神給基甸四項證據,以證明  神必與基甸同在,好完成賦予他的那二項使命!

  1、證據一:與基甸說話的就是主(士六:17-24)

    六:17基甸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給我一個證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基甸的話,表示他不敢確信  神呼召他去承受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轄制的使命。面對基甸的懷疑,六:18-21耶和華照著基甸的要求,等他回來獻祭,而耶和華的使者伸出手中的杖,杖頭挨了肉和無酵餅,就有火從磐石中出來,燒盡祭物,藉此證實是  神呼召基甸。但基甸就相信了嗎?沒有。基甸要求  神給他第二項證據。它記在士六:36-38

  2、證據二:一團濕羊毛(士六:36-38)

    士六:36-37基甸對  神說,如果你真的要藉我的手拯救以色列人,那我把一團羊毛放在禾場上,如果單是羊毛是濕的,別的地方是乾的,那就是證據。六:38指出,第二天早晨,基甸起來一看,果真如此。  神再度證實呼召基甸。但基甸還是不敢確信,因此他要求第三項證據。

  3、證據三:一團乾羊毛(士六:39-40)

    士六:39-40基甸這次對  神說,但願羊毛是乾的,別的地方都有露水。第二天一看,果真如此。這是  神第三次證實呼召基甸。但基甸卻直到第四個證據後才確信。

  4、證據四:

    士七: 9耶和華吩咐基甸下到米甸營裡去,士七:10接著說:『倘若你怕下去』,表示  神雖給基甸三個證據,但基甸還是心裡懼怕,因此  神給他第四個證據。這證據記在七:13-14,就是米甸營中有人把夢告訴同伴,而那夢的解釋乃是:『大麥餅』,就是基甸的刀;『滾入米甸營中,撞倒翻轉傾覆米甸的帳幕』是指將來米甸和全軍,都交在基甸手中。

    基甸直到  神給他這第四個證據,他才壯膽起來(七:15),帶領以色列人出擊米甸人(七:16-17)。

 (二)敬拜與壯膽──

    七:15指出,基甸聽見這夢和夢的講解,就敬拜  神。這是說他這時才確信是  神呼召他,並且相信  神真的與他同在(六:16),於是以敬畏的心向  神下拜。

    他向  神敬拜以後,膽量就大起來,一回到以色列營中,就向跟隨他的人宣告說:『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七:15)。於是將那三百人分作三隊,各拿角、空瓶和火把,向米甸的營盤展開攻擊。

 (三)小結:

    從以上的討論,我們看到基甸自認是個小信的人,小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出身貧寒,以致難以相信  神竟會呼召像他這麼沒有地位的人;另方面則是米甸勢力太大,基甸面對強敵,心中實在懼怕。但  神卻體恤他,連續以四個證據堅固他的信心,使他從軟弱變剛強,終能帶領三百人,勇敢攻擊人數比他們大很多倍的米甸軍。結果如何呢?這就引我們來看基甸蒙召的成就與失敗。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8月 6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基甸蒙召與事工(三) ~

經文:士師記六章 2-16節

三、基甸蒙召的成就與失敗:

    我們記得,基甸蒙召的時候,  神賦予他二個使命:(一)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手;(二)拆毀巴力祭壇,重建耶和華的壇,引導以色列人恢復對真  神的敬拜。基甸完成了第一個使命,但第二個使命卻失敗了。

 (一)基甸在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轄制的使命上成功了──

    有二段聖經告訴我們,基甸擊敗了米甸人,拯救以色列人脫離了米甸人的轄制:

  1、士七:21-25

    士七:21-22指出,基甸率領三百人,左手拿火把,右手拿著角,當這三百人吹角吶喊,耶和華就使米甸全營的亂竄,並且用刀互相擊殺;七:25進一步指出,以法蓮人在約但河渡口,捉住了米甸的兩個首領「俄立」和「西伊伯」,這是基甸在約但河西的一場大勝利。

  2、士八:10-12

    基甸不只在約但河西,也就是在以色列領土上大敗米甸人,他也越過了約但河,在河東米甸人的領土上大敗米甸人。士八:10-12指出,基甸和跟隨的人捉住了米甸的二個王「西巴」和「撒慕拿」,士八:28作結說:『這樣,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頭。基甸還在的日子,國中太平四十年。』可見基甸完成了  神賦予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轄制的使命。

 (二)基甸在引導以色列人恢復對真  神敬拜的使命上失敗了──

    基甸雖然完成了  神賦予的第一項使命,但第二項使命卻失敗了。  神賦予基甸的第二項使命,是恢復以色列人對真  神的敬拜。雖然士六:27基甸和十個僕人照耶和華的吩咐拆毀了巴力的祭壇,砍下壇旁的木偶,也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並獻牛為祭。雖然如此,基甸卻沒有帶領以色列人歸向真  神。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完成第一項使命後,卻犯了三個致命的錯誤,這三項錯誤是什麼呢?

  1、製造以弗得,導致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八:27)。

  2、過起帝王般的生活方式(八:30)。

  3、對聖約不忠實(八:31)。

    以至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隨從諸巴力行邪淫,也不記念耶和華(八:33-34)。基甸顯然在帶領以色列人歸向真  神這項使命上失敗了。他也因此付出幾乎全家滅亡的慘痛代價(九: 5)。


【結論】

    從士師基甸的蒙召與事工,我們學到什麼教訓呢?

 (一)基甸在六:15自稱:他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而他在父家則是至微小的,但  神沒有嫌棄他的貧窮與微小,反而呼召他、體恤他,以四項證據向他保證真的要與他同在,並賦予他二項使命。印證詩一一三: 7的話:『  神是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的  神。

 (二)基甸因著  神的同在,能以三百人擊敗米甸人,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手,實在不容易;但為什麼不能繼續倚靠  神,帶領以色列人離棄偶像、歸向真  神呢?八:22透露其中的原因,這節經文指出,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八:23基甸表面推辭,由八:30他過帝王般的生活來看,事實上他接受了。【他以自己為王,而不以耶和華為王】,這是失敗的主因。權力使他過帝王般的生活,權力使他忘記使他得勝的是耶和華,這是他在第二項使命上失敗的主因。

    我們在士六: 2-10提到基甸蒙召的背景時,就看到以色列人之所以被米甸人轄制,那是因為以色列人離棄耶和華,因此基甸第二項使命失敗,以色列人先是回去叩拜偶像(八:33-35),接著也就再陷入被仇敵轄制的苦難裡。沒有敬畏  神的信仰,就沒有太平的日子,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8月 7日清晨


© 2023真善美協會 404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 (04)2202-2002
版權所有,若非事先經權利人及本網站授權,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及編輯。如需聯結合作,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