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委身的事奉(一) ~
經文:撒母耳記上七章 2-17節
【前言】
這段聖經記載著撒母耳一生在以色列人中間的委身事奉。我們可以分為(一)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二)撒母耳委身事奉的意義;(三)撒母耳委身事奉的結果這三方面來思想。
首先我們來思想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
一、撒母耳委身事奉的背景:
撒上七: 2說『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約櫃在撒母耳年幼的時候是放在【示羅】(撒上四: 4),現在為什麼卻放到【基列耶琳】了呢?從撒上四:17來看,那是因為在以利老年時代,以色列人抬著約櫃出去和非利士人打仗,結果以色列人大敗,甚至連『 神的約櫃被擄去。』
非利士人擄走約櫃,誤以為他們所拜的「大袞」比耶和華大,他們將耶和華的約櫃放在大袞廟中,結果被耶和華刑罰,以至大袞仆倒在約櫃前,斷成三截,而非利士人也患痔瘡,不得不將約櫃送回以色列。撒上六:21『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罷!』那時「基列耶琳」人就將約櫃接上去,放在「亞比拿達」家中。約櫃就這樣在「基列耶琳」存放了許久。
從這段背景,我們可以看出撒母耳委身事奉的時代,是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打敗的時代,為什麼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打敗呢?原因有二:
(一)信仰敗壞──
誰抬著約櫃去和非利士人打仗呢?撒上四: 4指出是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這二個人的信仰敗壞,他們擔任祭司,卻不認識耶和華;而不認識耶和華的證據就是搶走百姓要獻給耶和華的祭物。
如果事奉耶和華的人不認識耶和華,那麼一般的百姓,信仰一定更敗壞,我們從撒上七: 4提到『以色列人就除掉諸巴力和亞斯她錄,單單地事奉耶和華。』可以看出,從以利以來一直到這時候,以色列人都拜巴力和亞斯她錄。因此,撒母耳是在一個【信仰敗壞】的背景下委身來事奉耶和華。
(二)道德淪喪──
信仰敗壞,道德也必敗壞。再以以利的兩個兒子為例,撒上二:22『以利年甚老邁,聽見他兩個兒子待以色列眾人的事,又聽見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苟合。』這裡提到這兩個祭司和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祭司的道德如此,想必百姓的道德也必跟隨敗壞。所以撒母耳不只在一個【信仰敗壞】的環境背景下委身事奉,也是在一個【道德淪喪】的環境背景下委身事奉耶和華。
(三)小結──(【國家敗壞】)──服事人員對職場的體認
【信仰敗壞】、【道德淪喪】,必導至整個【國家的敗壞】。國家的敗壞,請看撒上四: 2、10記著:
2 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擺陣。兩軍交戰的時候,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戰場上殺了他們的軍兵約有四千人。
10 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打仗,以色列人敗了,各向各家奔逃,被殺的人甚多 ,以色列的步兵仆倒了三萬。
另外在撒上七: 7『非利士人聽見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非利士的首領就上來要攻擊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聽見,就懼怕非利士人。』我們也看到以色列人聽見非利士來攻擊,就心生恐懼。
再由七:14來看:『非利士人所取以色列人的城邑,從以革倫直到迦特,都歸以色列人了。屬這些城的四境,以色列人也從非利士人手下收回。那時以色列人與亞摩利人和好。』顯然以色列人有不少的城邑被非利士人佔領。
國家受敵人的攻擊、蹂躪,正是信仰敗壞、道德敗壞,導至國家敗壞的結果。撒母耳在國家看起來沒有什麼前途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來事奉耶和華。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11月23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