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爭論彼此接納 ~
一個心理學家在辦公室裡,測驗兩個一年級的孩子。湯姆是一個貧家子弟,並有六個兄弟,安迪則是一個富家醫生的獨生兒子。
心理學家叫孩子看一幅圖畫,畫裡是一隻小兔子坐在桌子旁邊哭,兔子媽媽板著面孔,站在一旁,於是他叫他們把所看見的圖畫的意思表達出來。
「啊!」湯姆說:「兔子正在哭泣,因為他還想要吃東西,但是東西已經沒有了,牠媽媽覺得很難過。」
「才不是呢!」安迪說:「牠正在哭,是因為牠實在不想再吃東西了,但牠媽媽硬要強迫牠吃下去。」
【回應】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 神。』─羅十五: 7
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光景,就習慣用那樣的角度看事情,而任何一件事情當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時,總會帶下不同的結果,一個根本無關是非的問題,卻只因角度與看法的不同,往往就成為爭論的話題。
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中,曾論及教會生活的各種不同的見解,例如:食物及守日等。保羅以『因為 神已經收納他了』(羅十四: 3)為開始,並同樣的以『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十五: 7)為結束。這裡是一個簡單而又基本的基督徒彼此交通的根據,就是說:只要他們是屬於主,而我們也是屬於主,這就夠條件了。但是人好可憐,當你我相遇時,我們總是談論彼此的異(岐)見;我們不去講述那位共同的主,卻儘轉向消極的這一面,爭辯那些不同的事,並主觀的強調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上面所引的那段經文(羅十四: 3-十五: 7),描述了許多見解不同的例子,但保羅沒有題到誰是誰非,因保羅所關心的,乃是基督徒的交通,而這個交通都不以某人的見解正確或錯誤作為根據。唯一的考量只是: 神有沒有接納他?如果有,我也得照樣的接納他。
【默想】
問題不在於別人是否和我一樣的信法,或相同的經歷。我們都得學習以基督的寬廣來接納不同的人、事、物。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8月31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