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山學功課(一)~(四) 上山下山學功課(一)~(四)
  • 【心靈小品】

~ 上山下山學功課(一) ~

讀經:馬可福音第九章

【緣起】

    靈修會中有人問:「究竟如何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或說:怎樣讀聖經才能比較符合  神的心意?)若單從聖經看,解經要注意上下文意、也要明白時空背景,但更重要的是必需倚靠聖靈的引導和啟示。

  大家都曉得攀登高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會面對許多的艱難和辛苦,也要付出不少的代價。登山時,因長時間步行,腳可能長出水泡,有人會將水泡弄破,腳底便因此磨破,反而是寸步難行。在屬靈生命的追求上、屬靈生活的經歷上、或屬靈事工的服事上也是這樣,要登上屬靈的高峰,也會面對許多的艱難、辛苦、挫折,但是,  神的話語和恩典是我們得勝的祕訣,就好像哈巴谷先知所說: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巴谷書三章19節

    特別選用馬可福音第九章全章,來分享基督徒「上山下山學功課」這個提醒。先從全章的架構來看:

 (一)若以事件敘述的「段落」來看──

  1、第一段是「耶穌登山變像」: 1-13節

  2、第二段是「被啞巴鬼附著」:14-32節

  3、第三段是「門徒爭誰為大」:33-50節

 (二)若以事件發生的「地點」來看──

  1、第一段是「山上的事」

  2、第二段是「山下的事」

  3、第三段是「屋(教會)內的事」

 (三)若以事件應用的「角度」來看──

  1、第一段是關於「國度──靈修追求」。

  2、第二段是關於「服事──工作事奉」。

  3、第三段是關於「對付──教會問題」。

    以下再綜合來看: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4月 8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上山下山學功課(二) ~

讀經:馬可福音第九章

【本論】

一、耶穌登山變像: 1-13節

    (山上的事→靈修追求)

 (一)登山的目的──

    第 2節上半節說:『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經文中沒有說明上山的目的為何?若參考路加福音第九章28節便能明白,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上山的目的是禱告;這是一個小型的禱告聚會,人數共有四個人。或許有人問,在家裡不也可以禱告,為何到山上呢?相信主是有其用意的,上山禱告讓人遠離地上的人和事,可以安靜、專心地親近  神。

    現代人的生活常是非常的緊張,每天就像機器一樣,運轉個不停。其結果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忙」、「盲」、「茫」──每天不停地「忙」碌,接著便「盲」目到不知自己在做什麼,最後就是「茫」茫然,不知人為何而活。所以人的確需要有一些安靜的時間,正如以賽亞書三十章15節所說的:『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如果仔細查考四福音將發現,耶穌禱告靈修的地點常在曠野或是山上,禱告的時間經常選擇天未亮或是夜晚。根據多人的經驗,基督徒靈修生活的建立,首先要選擇「固定、合適的時間」,第二要選定「合適且不受干擾的地點」,第三則要有「固定的讀經進度」。

  第 3節說:耶穌在那山上『衣服放光,極其潔白』。耶穌是  神的兒子,是聖潔榮耀的  神,祂改變了形像,衣服潔白放光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們別忘了,基督徒也有耶穌基督的生命,我們的衣服是否潔白放光呢?衣服預表著行為,我們的行為是否能有基督的形像,其中的祕訣又在哪裡呢?路加福音九章29節說:耶穌是在禱告時變了形像,衣服潔白放光;所以,禱告與活出  神的形像有著密切的關係。約翰福音十五章 5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倚靠自己是無法顯出  神的榮光,當我們充滿  神的生命,自然就會流露出基督的生命。

 (二)登山的看見──

  第 4節:『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並且和耶穌說話。』

    這個聚會由「禱告聚會」變成「交通聚會」,人數由四個人變成六個人。但是,馬可福音沒有提到這個聚會的主題是什麼?如果看路加福音九章31節便知道,他們是【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在耶路撒冷將成的事】,也就是主要上十字架。在這個聚會中,門徒看到耶穌變像的榮耀、聖徒顯現的喜樂、以及  神同在的感覺,他們被這些所吸引,卻沒看到最榮耀的正是十字架的道路。許多基督徒作見證時,常會為疾病得到醫治感謝  神,或是因著某個禱告得到  神的成就而感恩,這些基督徒所關心的常是「如何的得」,但是很少人在見證中說到自己是「如何的捨」。十字架的道路正是捨己的道路,也是基督徒走向榮耀的道路。

  這個聚會中,可以看到門徒的不完全,他們雖然人上了高山,屬靈的生命卻未登上高山。最後天父也加入聚會之中,人數由六人增加為七人;「七」正是完全的數字。第 7節說:『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屬靈追求的目標正是要『聽』  神兒子的聲音,而非單單追求神奇的屬靈經歷。追求過程中,不是要像某人或有某種表現才屬靈,也不要因某人跌倒而信心受挫,我們所要的就是「只見耶穌、不見一人」。在基督徒生命的追求中,要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比較容易,要聽(順服)  神的話,就困難了許多,不過「順服  神」卻是基督徒蒙福的祕訣,這就是三位門徒登山的看見。

 (三)登山的警戒──

    在這段聖經中,門徒雖然上了高山,耶穌也向他們顯現,但是他們的靈命並未登上高峰,我們看見在禱告聚會中,彼得等人睡著了;在交通聚會時,門徒們亦被其它的事物所吸引;他們不明白十字架死而復活的道理,也沒有只見耶穌、不見一人的經歷,所以  神從天上發聲,要這班門徒們不能只是單單享受『看見』  神的榮耀,乃要『聽』  神兒子的話;這對我們而言確實是十分重要的提醒,但願我們彼此勉勵,在靈修生活的追求上要一同登上高山。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4月 9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上山下山學功課(三) ~

讀經:馬可福音第九章

二、被啞巴鬼附著:14-32節

  (山下的事→工作事奉)

  馬可福音九章14-32節是發生在山下的故事,在這裡看到有被鬼附的孩子、有慌亂的父親、也有失敗的門徒和爭論的文士,說明要想進入天國,必須要有事奉(得勝)的經歷。在這裡我們更看見主耶穌是如何的對付了他們:祂趕出那鬼,把孩子交還給父親,祂告訴門徒失敗的原因,祂又叫文士啞口無言。各位是否注意到:山下的門徒所遭遇的,比山上門徒所面對的,真是要困難了許多!──說明基督徒的靈修追求、享受主的同在,比起服事中遭遇挫折,突破困難,確實容易許多。

 (一)要服事的人──

    我們看看在山下的這些「人」,他們就是今天我們要服事的對象:

  1、鬼附的孩子:

    『無論在哪裡,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齒,身體枯乾。』──(18節)

    『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22節)

    這個被鬼附的孩子,可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生命乃:

   (1)失常的生命──『口中流沫』

   (2)不滿的生命──『咬牙切齒』

   (3)消耗的生命──『身體枯乾』

   (4)等死的生命──『鬼屢次把他扔在火裡、水裡,要滅他。』

    這個被鬼附的孩子就代表時下那些犯罪的邊緣青少年,他們讀書不會、玩樂不累,愛心不足、耐心不夠,好吃懶做、揮霍無度,膽大妄為、瞌藥吸安,美善的事不做、邪惡的事偏行。他們當然是我們要特別關懷的對象。

  2、慌亂的父親:

    『眾人中間有一個人回答說:夫子,我帶了我的兒子到你這裡來,他被啞鬼附著。』──(17節)

    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18節)

    你若能做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22節)

    他父親所遭遇的,則是長期的痛苦(21節;從小就得這病)和絕望的煎熬(路加福音九章38節;這個孩子是獨生子)。現代的青少年罪犯就像這個孩子一樣,屢次被鬼把他們扔在火裡、水裡,要滅絕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家人也跟著長期忍受這樣的痛苦。長期受挫折的人,一般是比較悲觀的,這位父親能夠重新燃起希望,是不容易的事。像他這樣的人,當然也是我們要服事的對象。

  3、失敗的門徒──

    『耶穌到了門徒那裡,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14節)

    我請過你的門徒把鬼趕出去,他們卻是不能。』──(18節)

    『耶穌進了屋子,門徒就暗暗地問他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他去呢﹖』──(28節)

    『他們離開那地方,經過加利利;耶穌不願意人知道。於是教訓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30-32節)

    這些山下的門徒,當時處理這個事件的方式是與人辯論(14節),而不是迫切的禱告,他們與人交通,卻沒有與  神交通,當然果效就沒有了。這些門徒正像時下許多不讀經、不禱告的基督徒,卻常常十分熱心的處理教會的事務,這是多麼危險的事!不但沒有果效,還可能帶下教會的拆毀;曾有人帶著難處來到教會,就因著我們沒有迫切禱告,只是不斷的用人的方法和他們接觸,最後他們因為得不著靈裡的飽足就失望旳離開,這正是我們的虧欠。所以,面對這些軟弱的基督徒,自然也當是我們要服事的對象。

  4、爭論的文士──

    『耶穌到了門徒那裡,看見有許多人圍著他們,又有文士和他們辯論。眾人一見耶穌,都甚希奇,就跑上去問他的安。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和他們辯論的是甚麼?』──(14-16節)

    文士代表律法主義的宗教人士,他們有聖經頭腦的知識,卻沒有基督活出的生命,他們善於說教、論斷、定罪,卻不懂得謙虛、溫柔、寬容,他們或可說是社會中的上流人,但卻也是虛浮和虛假。這樣的人,當然也是我們要服事的對象。

 (二)如何來服事──

    耶穌提供了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門徒不能的原因,既是信心的問題(23節),也是禱告的問題(29節)。當我進一步思想時,我認為這兩個問題可以視為同一個問題。在列王紀上十八章42-49節,說到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禱告求雨的故事。當他禱告時,僕人登高向海觀看,六次的答覆都是『沒有什麼』。直到第七次時,僕人說:有一片『小雲』從海裡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便說: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霎那間便風雲黑暗,降下大雨。我們的禱告,常是向主祈求和交託,卻沒有和信心發生直接的關係,好像上了山卻沒有上了高山。希伯來書十一章 1節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面對眾人的問題,我們要學習在信心裡禱告的服事,這是  神必成就的禱告。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4月10日清晨

  • 【心靈小品】

~ 上山下山學功課(四) ~

讀經:馬可福音第九章

三、門徒爭誰為大:33-50節

  (屋內的事→團隊問題)

    『爭競』好像是人的本性,競爭的事常發生在我們周圍。我家的兩個孩子,從小就會爭玩具。以往在學校服務時也是一樣,有些剛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因著單位裡沒有為他安排職位,有人就很諷刺的說:拿到學位後,第一個要修的課程就是「冷凍工程」(被冷凍在一旁不被重用)。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人喜歡爭大,這是人的罪性:以自我為中心,但是,  神要調整我們,讓我們以  神為中心,第 7節的經文:『你們要聽他』,就是要我們以  神為中心。

  爭競的結果是甚麼呢?只不過是一抔黃土而已──「古之將相今何在?荒塜一堆草沒了。」服務公職時有一個很要好的同事,幾天前看到他,身體還很好,突然聽說他因感冒引起肺炎,細菌感染到心臟,生命已經垂危。人真的是非常的脆弱,人生也是極其的短暫,所爭的最後將如雲霧一般。

  在我們的教會及團隊,明顯的爭競比較少,頂多只是意見的不一樣。在事奉中,或許我們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當自己的意見受到否定時,心裡總是不太舒服。此時就該在  神的面前有調整,當你認為所提的意見是對的、是好的,但其他弟兄姊妹還沒有共識時,這是  神的時候還沒有顯明,此時曲高和寡不易執行。當你由自己的意見改成等候  神的顯明時,就由「自我中心」變成「以  神為中心」。

    42至49節是較不易懂的經文,49節說:『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火』和『鹽』都有殺菌、潔淨的功用,對我們而言就是要對付罪。當我們的手做不對的事情,腳走不對的道路,眼看不應看的東西或弟兄眼裡的刺時,這些罪我們必須對付。在積極的一面,則如50節所說的:『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在教會或在家庭中,弟兄姊妹都應當要學習彼此和睦。有位教會的長者說:若要教會好,三多與三少:第一要「多禱告、少講話」,第二要「多看長、少看短」,第三要「多講愛、少講理」,我們要以此彼此勉勵、彼此和睦。


【結論】

  門徒在山上、山下或是在屋內,都有失敗的地方,這些失敗也正是我們的失敗。願我們彼此勉勵,一同登上高山:

 (一)在山上時,有穩定的靈修生活,活出  神的榮光奔走十字架的道路。

 (二)在山下時,學習在信心裡禱告,走入人群幫助那些需要關懷的人。

 (三)在教會裡,學習對付自己的罪,與弟兄姊妹像鹽調和般彼此和睦。

    讓我們無論在山上、山下或是屋內,都是「上了高山」的人。


   微僕 敏椿 撰文

 111年 4月11日清晨


© 2023真善美協會 404台中市北區忠明路502-7號B1 (04)2202-2002
版權所有,若非事先經權利人及本網站授權,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複製、改作、及編輯。如需聯結合作,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