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音十週年回顧(四) ~
讀經:約翰福音九章 4節
馬太福音九章35-38節
二、莊稼已經熟了:馬太福音九章35-38節
(二)與主同工同勞
主的工人不但要與主同心同行,也要與主同工同勞。沒有同心同行,就不能與主同負一軛,共負使命;沒有與主同工同勞,我們容易放鬆自己,甚至失去鬥志。
【馬可】在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在旁非利亞中途忽然返回家鄉,令保羅感到失望(徒十三:13);還有【底馬】,他曾經是保羅的同工,可惜因為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保羅往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四:10)。
與主同工同勞,必須學習放下生活的包袱,不讓身邊的事務纏累我們的心,不讓世界的享樂影響我們的心志。福音工作就如同建築工程,只有【勞心勞力】與【專一心志】的人才能完成。而馬可和底馬正代表開工開到一半,因為怕辛苦,怕付代價,最後放棄了,只留下一座破破爛爛沒有完工的空架子,悽慘收場。
使徒【保羅】在福音的使命上為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榜樣:
1、他有一顆【虧欠的心】,盡心竭力要還福音的債。他說:『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一:14-15)
2、他有一顆【迫切的心】,在雅典看見滿城都是偶像時,就心裡著急(徒十七:16),當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正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徒十八: 5)。
3、他有一顆【抓緊的心】,把握時機,到處為主建立教會,從不言倦。年老時,還寫信給羅馬教會,向他們透露未完成的心願:『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羅十五:23)。
十九世紀,有四位偉大的宣教士先後放下優裕舒適的生活,漂洋過海到異國宣教。
第一位是英國人【威廉克理】(1761-1834),他跟隨主到【印度】,在那兒宣教達五十年之久。他經歷政府的排斥,經濟缺乏,兒子去世,太太精神失常,聖經翻譯手稿被火燒毀。但他卻成功的帶領了許多印度人信主。他一生的名言是:【向 神求大事,為 神做大事。】
第二位是美國人【耶德遜】(1788-1850),他跟隨主到【緬甸】。因為傳福音,他被囚在可怕的監獄裡,雙腳帶著十磅重的銬鏈。他的太太因熱病去世,女嬰也夭折了,以致他曾一度活在痛苦中。然而 神藉著他開辦女子學校,離世前已建立了六十六個教會。
第三位是英國人【馬禮遜】(1782-1834),他跟隨主到【中國】。他一面翻譯聖經和編訂中英文大字典,一面暗中傳福音。他一生沒有建立教會,只曾親自帶領少數中國人信主;但他的文字工作對中國社會和教會影響至深。
第四位是蘇格蘭人【李文斯敦】(1813-1873),他跟隨主到【非洲】,以探險家的身分進入內陸,帶領不少人信主。為了宣教,他真的撇下所有,孤獨的為主工作到死。死的時候,仍然在小床邊跪禱著。這是何等非凡的工人,他實在是與主同工同勞,鞠躬盡瘁!
曾有一個宣教士在非洲為主工作幾十年,年老時決定回到家鄉英國退休。當他的輪船到達英國港口那一天,看見有些人在碼頭舉著「歡迎你」的布條在迎接歸來的人。原來這些人正在迎接某某明星,還有一些是迎接在非洲打獵回國的人。老宣教士突然感覺自己十分淒涼,不禁淚流滿面向 神埋怨說:「 神啊!我服事你這麼多年,現在甚麼都沒有,如今又沒有人來迎接我,這公平嗎?」這時他耳邊有一微小聲音對他說:你回家了嗎?你還沒有回家啊!這處不是你永遠的家鄉。有一天你回天家之時,我會派遣天使,在天堂門口列隊迎接你!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十四:13)
為主多走一里路,就為主多得一分的機會與收穫;為主多做一分的流淚撒種,就為主多得一分歡樂與收割。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這是主今日對你我的呼聲。
佳音基督的教會已經十年了,我仍聽見有個聲音説:【主的工人,你在哪裡?】
微僕 敏椿 撰文
112年 4月19日清晨
